夙驾淡溪东,遥指搭楼路。
曲涧架小桥,红英冒绿树。
社厝隐云林,笆篱深深护。
堂中列图鼎,典则犹可数。
帝德浃雕题,覆育时煦妪。
番黎沾化久,爱戴深且固。
童子四五人,能诵诗书句。
咨询实可欣,奖劝不妨屡。
众番亦欣然,笑请轩车驻。
巡社纪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巡社纪事》是清代诗人谭垣创作的一首古诗。《巡社纪事》以其简洁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诗歌创作背景:《巡社纪事》是谭垣在清道光年间所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清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这首诗可能旨在记录或表达诗人对当时政治、文化及社会状况的观察与思考。通过描绘边疆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诗人可能试图传达其对于国家政策和民族关系的看法及建议。
诗歌内容分析:《巡社纪事》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曲涧架小桥,红英冒绿树”等句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边塞图景。同时,诗歌中也不乏对当地民族风俗的深刻描绘,如“帝德浃雕题,覆育时煦妪”等句,表现了诗人对当地民族生活状态的理解及同情。
文学技巧探讨:《巡社纪事》的语言风格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中的用词选择十分讲究,如“淡溪东”、“搭楼路”等意象的使用,既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又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诗歌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便于读者快速把握诗歌主旨。
《巡社纪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文献,反映了清代边疆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也能从中领悟到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