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陇转平埔,驱车入武洛。
旌竿绕寒云,戍楼晓明柝。
土目跪前迎,庶番互联络。
社丁虽稀少,勇壮俱超跃。
昔在大泽机,旧址连岩崿。
日与生番伍,趋走类猿玃。
自从归化来,薰蒸销狞恶。
移社向中田,妇子安耕穫。
我来宣皇仁,毋使逢不若。
山鬼应从风,祥和遍村落。
【注释】
巡社:巡视社坛。
武洛(lù):山名,在江西上饶县北。
旌竿:旗杆。
寒云:指秋天的阴云。
戍楼:边关瞭望哨。
土目:地方长官。
薰蒸:熏蒸之气。
中田:平地。
应从风:随风而动。
【译文】
稻垄转平埔,驱车进入武洛。
旗帜飘扬绕寒云,戍楼晓明柝声。
土酋跪前迎,庶番互相联络。
社丁虽稀少,勇壮均超群。
昔时在大泽机,旧址连岩崿。
与生番为伍行,趋走如猿猱。
自归化以来,凶恶渐消除。
移社向平畴,妇子安农耕。
我来宣皇仁,毋使遇不肖。
山鬼应随风,祥和遍村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末至正年间,巡视赣闽一带畲民聚居地区所作。全诗写巡视所见所见所闻,以记事为主,兼有议论。诗中所咏之事,多为作者亲历亲见,故感情真挚,笔触细腻;所写之景,皆属浙西、闽南地区风光,故画面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诗一开头就点题,说“巡社纪事”,接着就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畲族风情画。首联“稻陇转平埔,驱车入武洛。”二个字写出了畲民生活的艰苦。“旌竿绕寒云,戍楼晓明柝。”则写出了他们居住的环境和生活状态。颔联“土目跪前迎,庶番互联络。”则又写出了畲族社会的状况,他们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颈联“社丁虽稀少,勇壮俱超跃。”既写出了畲族人力单薄的特点,又表现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力量。
此诗的第二部分主要写畲民的生活环境。“日与生番伍,趋走类猿猱”一句写出了畲族人民与生番的关系密切,他们的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们却能适应环境,努力求生存。“自从归化来,薰蒸销狞恶。”则表现了畲族人民归顺朝廷后,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凶恶逐渐消除。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畲民的寄语,表达了他对畲民的深切关怀和期望。“移社向中田,妇子安耕穫。”希望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来宣皇仁,毋使逢不若。”则是对他们的期望和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笔触细腻,既写出了畲族社会的艰难困苦,又表现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