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三十一回 ·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宝玉见他哭了,也不觉心酸起来,因问道:“你心里觉的怎么样?”袭人勉强笑道:“好好的,觉怎么呢!”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袭人拉了他的手,笑道:“你这一闹不打紧,闹起多少人来,倒抱怨我轻狂。分明人不知道,倒闹的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宝玉听了有理,也只得罢了,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袭人知道宝玉心内是不安稳的,待要不叫他伏侍,他又必不依,二则定要惊动别人,不如由他去罢:因此只在榻上由宝玉去伏侍。一交五更,宝玉也顾不的梳洗,忙穿衣出来,将王济仁叫来,亲自确问。王济仁问原故,不过是伤损,便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怎么服,怎么敷。宝玉记了,回园依方调治。不在话下。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描述了晴雯在宝玉面前失手摔坏了扇子,宝玉因此感叹并讽刺她未来可能会顾前不顾后。这一情节体现了宝玉对晴雯个性和处境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宝玉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该情节是《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之一,展示了宝玉与晴雯之间的互动及其情感变化。通过这一事件,读者可以深入理解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与人物的关系。
从文化内涵上讲,“撕扇子”这一行为不仅是宝玉对晴雯的一种调侃,也是对其性格中倔强、直率一面的体现。同时,这一行为也颠覆了儒家正统观点,反映了宝玉对世俗功利观念的超脱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情节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喻。晴雯作为贾母宠爱的丫鬟,本应享有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最终却被逼出家为尼,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封建礼教的残酷压迫。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一情节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通过对这一情节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