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三十二回 ·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那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袭人笑道:“你还说呢。先姐姐长姐姐短哄着我替你梳头洗脸,作这个弄那个,如今大了,就拿出小姐的款来。你既拿小姐的款,我怎敢亲近呢?”史湘云道:“阿弥陀佛,冤枉冤哉!我要这样,就立刻死了。你瞧瞧,这么大热天,我来了,必定赶来先瞧瞧你。不信你问问缕儿,我在家时时刻刻那一回不念你几声。”话未了,忙的袭人和宝玉都劝道:“顽话你又认真了。还是这么性急。”史湘云道:“你不说你的话噎人,倒说人性急。”一面说,一面打开手帕子,将戒指递与袭人。袭人感谢不尽,因笑道:“你前儿送你姐姐们的,我已得了,今儿你亲自又送来,可见是没忘了我。只这个就试出你来了。戒指儿能值多少,可见你的心真。”史湘云道:“是谁给你的?”袭人道:“是宝姑娘给我的。”湘云笑道:“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睛圈儿就红了。宝玉道:“罢,罢,罢!不用提这个话。”史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袭人在旁嗤的一笑,说道:“云姑娘,你如今大了,越发心直口快了。”宝玉笑道:“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 · 第三十二回 ·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是《红楼梦》中的一段经典描写。这段描述发生在小说的第十三回,通过宝玉与金钏儿的悲剧性命运,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下的爱情悲剧和人性的扭曲。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主要情节:在这一回中,宝玉因为看到自己心爱的玩物——麒麟,而心生欢喜,进而向湘云询问其来源。湘云以玩笑的口吻回应,暗示若丢失了官印则大有问题,而宝玉却表示若是失去了这个物件,他宁愿死亡。这一段描绘了宝玉对情感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一顾。

  2. 人物心理:宝玉的心理活动在这一段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他不仅对爱情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对于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也颇为独特,他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去追寻和保护这份情感。同时,金钏儿的死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和社会地位,她因不堪忍受被羞辱而死,这一悲剧性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3. 主题思想:《红楼梦》通过宝玉和金钏儿的故事,展现了封建时代爱情的悲哀和社会的不公。通过对宝玉性格的刻画和金钏儿悲剧命运的描述,曹雪芹传达了一种对于自由、真实感情的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束缚下人们心灵的拷问。

  4. 文学价值:《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刻挖掘,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独到见解。这一回的描写尤其体现了《红楼梦》中对于爱情、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更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爱情观、人生观以及社会的不公。通过对这一回的描写,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