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二十七回 ·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话说林黛玉正自悲泣,忽听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送了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彩的卸了残妆。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与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七个故事里,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情节。“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回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黛玉、宝玉以及宝钗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

故事发生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黛玉正在滴翠亭内悲泣。这时她听到院门响动,原来是宝钗匆匆而来。宝玉紧随其后,他们一起来到了池边的滴翠亭。宝钗的出现无疑为这阴霾的天空带来一线光明,她的出现让黛玉心中的醋意有所消散。

好景不长。宝钗无意间听到了亭中的谈话,原来有人讨论的是一块遗失的绢子是否属于宝钗。宝钗听后,心生嫉妒,想要夺回那块绢子。但宝玉则认为应该还给她,并解释了自己的初衷。这场误会虽然看似小事,却反映出宝钗和宝玉在对待事物的看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黛玉也在滴翠亭内独自哭泣,她的心情复杂难明。此时,宝玉走到黛玉身边安慰她,告诉她不必过于在意这些小事。黛玉被宝玉的关心所感动,两人的心灵也在这无声的交流中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一回不仅展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发展,也反映了宝钗的性格特征。宝钗的善良与体贴,使得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尤为圆滑。而黛玉的敏感与脆弱,则使她对周围的变化更加敏感。这些性格差异不仅让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产生摩擦,同时也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回更是如此,它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让人在回味无穷之余,更能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