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凤姐听了小丫头的话,又气又急又伤心,不觉吐了一口血,便昏晕过去,坐在地下。平儿急来靠着,忙叫了人来搀扶着,慢慢的送到自己房中,将凤姐轻轻的安放在炕上,立刻叫小红斟上一杯开水送到凤姐唇边。凤姐呷了一口,昏迷仍睡。秋桐过来略瞧了一瞧,却便走开,平儿也不叫他。只见丰儿在旁站着,平儿叫他快快的去回明白了二奶奶吐血发晕不能照应的话,告诉了邢王二夫人。邢夫人打谅凤姐推病藏躲,因这时女亲在内不少,也不好说别的,心里却不全信,只说:“叫他歇着去罢。”众人也并无言语。只说这晚人客来往不绝,幸得几个内亲照应。家下人等见凤姐不在,也有偷闲歇力的,乱乱吵吵,已闹的七颠八倒,不成事体了。
到二更多天远客去后,便预备辞灵。孝幕内的女眷大家都哭了一阵。只见鸳鸯已哭的昏晕过去了,大家扶住捶闹了一阵才醒过来,便说“老太太疼我一场我跟了去“的话。众人都打谅人到悲哭俱有这些言语,也不理会。到了辞灵之时,上上下下也有百十余人,只鸳鸯不在。众人忙乱之时,谁去捡点。到了琥珀等一干的人哭奠之时,却不见鸳鸯,想来是他哭乏了,暂在别处歇着,也不言语。辞灵以后,外头贾政叫了贾琏问明送殡的事,便商量着派人看家。贾琏回说:“上人里头派了芸儿在家照应,不必送殡;下人里头派了林之孝的一家子照应拆棚等事。但不知里头派谁看家?”贾政道:“听见你母亲说是你媳妇病了不能去,就叫他在家的。你珍大嫂子又说你媳妇病得利害,还叫四丫头陪着,带领了几个丫头婆子照看上屋里才好。”贾琏听了,心想:“珍大嫂子与四丫头两个不合,所以撺掇着不叫他去,若是上头就是他照应,也是不中用的。我们那一个又病着,也难照应。”想了一回,回贾政道:“老爷且歇歇儿,等进去商量定了再回。”贾政点了点头,贾琏便进去了。
谁知此时鸳鸯哭了一场,想到“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
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一回 ·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介绍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一回的标题是“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天招伙盗”。这一回主要讲述了贾母逝世后,鸳鸯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和尊严,毅然决定随贾母而去,而贾琏则因惧怕狗彘(指不肖子贾琏)的行为,犹豫不决,导致鸳鸯无法随贾母前往。
从情节上看,这一回展现了《红楼梦》中典型的悲剧色彩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贾母的离世不仅是对一个家族的巨大打击,也象征着封建家族的没落。贾母去世前,鸳鸯作为贾母的贴身丫环,她的情感投入尤为深切。贾母的离去,让鸳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的深度在书中通过贾母临终前的遗言和鸳鸯的反应得到了体现。贾母告诉鸳鸯:“你是个得人意的人儿,比不得别个,你出去丢我们各人的心,你既要绣那园中诗字,这会子还拿什么绣呢?”这句话不仅揭示了贾母对鸳鸯的深厚感情,也暗示了贾母去世后,无人能够继续陪伴和照顾鸳鸯。
鸳鸯的抉择体现了她对于家族和忠诚的坚持。贾母去世后,鸳鸯面临的是跟随贾母一同去往另一个世界,还是留在世上继续承担起照顾贾府的责任。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鸳鸯选择了后者,她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贾府的安宁,并确保贾母的遗愿得以实现。然而,贾琏的态度和行为却与鸳鸯的期望大相径庭。贾琏的犹豫不决和对凤姐的畏惧,使得鸳鸯的计划无法顺利实施,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的悲剧发生。
贾琏的行为反映出了封建家族内部的腐败和堕落。贾琏在得知贾母去世的消息后,并没有像其他家庭成员那样表现出应有的悲痛和责任感。相反,他更多地考虑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受到惩罚。这种自私自利的态度,使得贾琏成为了贾府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一回也引发了关于家族、忠诚与背叛、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等更深层次的思考。鸳鸯的抉择虽然出于对家族的忠诚和对贾母的爱,但她的决定也暴露了封建社会下女性角色的困境。同时,贾琏的行为也揭示了封建家族内部的道德沦丧和权力斗争。这些深刻的主题使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一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天招伙盗”这一回不仅展现了鸳鸯的忠诚与牺牲,也反映了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对这一回的阅读,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还可以深入思考家族、忠诚、背叛以及社会责任等更为广阔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