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宝玉宝钗听说凤姐病的危急,赶忙起来。丫头秉烛伺候。正要出院,只见王夫人那边打发人来说:“琏二奶奶不好了,还没有咽气,二爷二奶奶且慢些过去罢。琏二奶奶的病有些古怪,从三更天起到四更时候,琏二奶奶没有住嘴说些胡话,要船要轿的,说到金陵归入册子去。众人不懂,他只是哭哭喊喊的。琏二爷没有法儿,只得去糊了船轿,还没拿来,琏二奶奶喘着气等呢。叫我们过来说,等琏二奶奶去了再过去罢。”宝玉道:“这也奇,他到金陵做什么?”袭人轻轻的和宝玉说道:“你不是那年做梦,我还记得说有多少册子,不是琏二奶奶也到那里去么?”宝玉听了点头道:“是呀,可惜我都不记得那上头的话了。这么说起来,人都有个定数的了。但不知林妹妹又到那里去了?我如今被你一说,我有些懂得了。若再做这个梦时,我得细细的瞧一瞧,便有未卜先知的分儿了。”袭人道:“你这样的人可是不可和你说话的,偶然提了一句,你便认起真来了吗?就算你能先知了,你有什么法儿!”宝玉道:“只怕不能先知,若是能了,我也犯不着为你们瞎操心了。”
两个正说着,宝钗走来问道:“你们说什么?”宝玉恐他盘诘,只说:“我们谈论凤姐姐。”宝钗道:“人要死了,你们还只管议论人。旧年你还说我咒人,那个签不是应了么?”宝玉又想了一想,拍手道:“是的,是的。这么说起来,你倒能先知了。我索性问问你,你知道我将来怎么样?”宝钗笑道:“这是又胡闹起来了。我是就他求的签上的话混解的,你就认了真了。你就和邢妹妹一样的了,你失了玉,他去求妙玉扶乩,批出来的众人不解,他还背地里和我说妙玉怎么前知,怎么参禅悟道。如今他遭此大难,他如何自己都不知道,这可是算得前知吗?就是我偶然说着了二奶奶的事情,其实知道他是怎么样了,只怕我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呢。这样下落可不是虚诞的事,是信得的么!”宝玉道:“别提他了。你只说邢妹妹罢,自从我们这里连连的有事,把他这件事竟忘记了。你们家这么一件大事怎么就草草的完了,也没请亲
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四回 ·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四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是曹雪芹所著的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故事章节之一,主要讲述了荣国府中凤姐与甄家之间的一段因缘。
这一回通过描写王熙凤的梦境以及其对金陵的向往,展现了她对家族荣耀和地位的渴望。在梦中,凤姐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去金陵的向往,还表现出了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未知归宿的焦虑。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恐惧,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家庭情感。此外,王熙凤的形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角色的限制与困境。
甄家作为另一重要家族,其复职事件也是这一回的重要情节。甄家的归来不仅带来了家族的荣誉,也象征着家族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尊严。贾政、贾珍等人对甄宝玉的关心,进一步凸显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和纽带。
通过对王熙凤和甄家的描写,曹雪芹不仅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制度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同时,这一回也通过宝玉与宝钗的对比,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抉择,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和引人深思。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四回不仅是一个关于梦和现实的叙述,更是一个深入探讨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伦理的文学文本。读者可以通过这一回深刻体会到作者对于人生、家族与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与历史价值上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