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三回 ·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话说赵姨娘在寺内得了暴病,见人少了,更加混说起来,唬得众人都恨,就有两个女人搀着。赵姨娘双膝跪在地下,说一回,哭一回,有时爬在地下叫饶,说:“打杀我了!红胡子的老爷,我再不敢了。”有一时双手合着,也是叫疼。眼睛突出,嘴里鲜血直流,头发披散,人人害怕,不敢近前。那时又将天晚,赵姨娘的声音只管喑哑起来了,居然鬼嚎一般。无人敢在他跟前,只得叫了几个有胆量的男人进来坐着,赵姨娘一时死去,隔了些时又回过来,整整的闹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也不言语,只装鬼脸,自己拿手撕开衣服,露出胸膛,好像有人剥他的样子。可怜赵姨娘虽说不出来,其痛苦之状实在难堪。正在危急,大夫来了,也不敢诊,只嘱咐“办理后事罢”,说了起身就走。那送大夫的家人再三央告说:“请老爷看看脉,小的好回禀家主。”那大夫用手一摸,已无脉息。贾环听了,然后大哭起来。众人只顾贾环,谁料理赵姨娘。只有周姨娘心里苦楚,想到:“做偏房侧室的下场头不过如此!况他还有儿子的,我将来死起来还不知怎样呢!”于是反哭的悲切。且说那人赶回家去回禀了。贾政即派家人去照例料理,陪着环儿住了三天,一同回来。
那人去了,这里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知道赵姨娘使了毒心害人被阴司里拷打死了。又说是“琏二奶奶只怕也好不了,怎么说琏二奶奶告的呢。”这些话传到平儿耳内,甚是着急,看着凤姐的样子实在是不能好的了,看着贾琏近日并不似先前的恩爱,本来事也多,竟像不与他相干的。平儿在凤姐跟前只管劝慰,又想着邢王二夫人回家几日,只打发人来问问,并不亲身来看。凤姐心里更加悲苦。贾琏回来也没有一句贴心的话。凤姐此时只求速死,心里一想,邪魔悉至。只见尤二姐从房后走来,渐近床前说:“姐姐,许久的不见了。做妹妹的想念的很,要见不能,如今好容易进来见见姐姐。姐姐的心机也用尽了,咱们的二爷糊涂,也不领姐姐的情,反倒怨姐姐作事过于苛刻,把他的前程去了,叫他如今见不得人。我替姐姐气不平。”凤姐恍惚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感痴郎”中,赵姨娘在铁槛寺内得急病,因见寺里人少而产生恐慌。凤姐为解其心结,向刘姥姥求助,刘姥姥在与她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她释放了心中积郁的怨恨和恐惧。这一情节反映了人物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及人际关系中的相互影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赵姨娘在寺庙里的病情发作,引起了众人的惊恐。在众人之中,除了两位女眷搀扶外,其他人都感到畏惧。赵姨娘的突然发病不仅让她本人受到惊扰,也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凝重。凤姐在得知此事后,意识到赵姨娘的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到其他僧人,于是决定亲自去安慰并解决问题。

在赵姨娘发病期间,只有周姨娘心里有所预感,她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可能不比赵姨娘好。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权力结构的担忧是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

当凤姐来到赵姨娘身边时,凤姐通过刘姥姥传达了自己的关心和请求。刘姥姥被凤姐的信任所感动,决定帮助处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并安抚赵姨娘的心绪。刘姥姥在与赵姨娘的对话中,不仅提供了精神支持,还通过她丰富的生活经验,帮助赵姨娘平复了情绪。

赵姨娘在刘姥姥的安慰下,逐渐恢复了平静。她向刘姥姥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或许过于偏激和刻薄,从而引发了不必要的恐慌。这种自我反思和内心的和解,是对赵姨娘个人成长的重要体现。

《红楼梦》中的这一情节不仅是对封建家庭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种描绘,也是对人物心理变化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赵姨娘经历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权力关系以及心理动态如何影响个体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