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 外篇 · 第八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职;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公曰:“善。”于是厚其礼而留其封,敬见不问其道,仲尼乃行。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者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哉!”而色说之。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缀之数以教民,以为烦人留日,故制礼不羡于便事;非不知能扬干戚钟鼓竽瑟以劝众也,以为费财留工,故制乐不羡于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殚国以奉死,哭泣处哀以持久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导民。今品人饰礼烦事,羡乐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贤人不用,德毁俗流,故三邪得行于世。是非贤不肖杂,上妄说邪,故好恶不足以导众。此三者,路世之政,道事之教也。公曷为不察,声受而色说之?”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
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
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晏婴言论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大量关于外交辞令和国家治理的观点。这部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外交辞令:晏子在书中多次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外交才能,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来解决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

  2. 国家治理: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政体和社会秩序,包括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等。

  3. 道德修养:强调个人品德的提升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

  4. 哲学思考:通过晏子与孔子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宇宙观、人生观以及伦理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探讨。

  5. 历史背景:这部作品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对于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