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元年~十八年)

◇成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无冰。
三月作丘甲。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丘使也。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
秋,王师败绩于贸戎。孰败之?盖晋败之,或曰贸戎败之。然则曷为不言晋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
冬十月。
◇成公二年
春,齐侯伐我北鄙。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手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曹无大夫,公子手何以书?忧内也。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君不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也。其佚获奈何?师还齐侯,晋郤克投戟逡巡再拜稽首马前。逢丑父者,顷公之车右也,面目与顷公相似,衣服与顷公相似,代顷公当左。使顷公取饮,顷公操饮而至,曰:「革取清者。」顷公用是佚而不反。逢丑父曰:「吾赖社稷之神灵,吾君已免矣。」郤克曰:「欺三军者其法奈何?」曰:「法斫。」于是斫逢丑父。己酉,及齐国佐盟于袁娄。曷为不盟于师而盟于袁娄?前此者,晋郤克与臧孙许同时而聘于齐。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踊于棓而窥客,则客或跛或眇,于是使跛者迓跛者,使眇者迓眇者。二大夫出,相与踦闾而语,移日然后相去。齐人皆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二大夫归,相与率师为鞍之战,齐师大败。齐侯使国佐如师,郤克曰:「与我纪侯之甗,反鲁、卫之侵地,使耕者东亩,且以萧同侄子为质,则吾舍子矣。」国佐曰:「与我纪侯之甗,请诺。反鲁、卫之侵地,请诺。使耕者东亩,是则土齐也。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齐君之母,犹晋君之母也,不可。请战,一战不胜请再,再战不胜请三,三战不胜,则齐国尽子之有也,何必以萧同侄子为质?」揖而去之。郤克□矢鲁、卫之使,使以其辞而为之请,然后许之。逮于袁娄而与之盟。
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庚寅,卫侯漱卒。取汶阳田。汶阳田者何?鞍之赂也。
冬,楚师、郑师侵卫。
十有一月,公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左传》的成公(元年~十八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春秋时期鲁文公、成王和襄王三朝的历史。这部史书不仅详细记述了政治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成公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复杂的,这一时期正值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割据的时代。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常常发生战争和外交活动。而《左传》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通过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状况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春秋时代的重要窗口。

从《左传》成公时期的政治事件来看,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的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一事件不仅是对外交政策的一次尝试,也反映了诸侯国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单襄公如晋拜成的记载显示,各国君主之间的互动频繁且重要。此外,叔服的评论“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更是揭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经济方面,丘甲制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控制力的增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土地私有制提供了借鉴。

在文化教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开始逐步形成,他对礼乐文化的推崇和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本人也在这一期间通过教学来传播自己的理念,为后世儒家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成公时期的外交策略也是《左传》关注的重点之一。臧孙许与晋侯之间的盟约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都体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相互依存、斗争与合作的复杂局面。例如,秋日王师败绩于茅戎的情况,不仅展示了军事力量的较量,也反映了各国之间的战略考量和政治智慧。

《左传》中的成公时期是春秋末期一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阶段。通过对《左传》成公时期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也能从中汲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