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彩隘通壑,香氛丽广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乘鼋非逐俗,驾鲤乃怀仙。
众美信如此,无恨在清泉。
采菱曲
介绍
。
《采菱曲》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全诗如下:
水乡风月夜,菱歌动清响。
渔父棹轻舟,莲子满南塘。
这首诗歌描绘了江南水乡夜晚美丽的景色和渔民们欢快的生活。通过“菱歌”这一声音元素,展现了采菱女们的欢声笑语;而“莲子满南塘”,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片丰收的景象。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宁静美好、无忧无虑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夜晚的独特风情,展现了渔民们在月色下的劳作场景以及他们内心的满足感。杜牧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这些平凡而又美好的瞬间,并将其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与生活宁静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请注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
相关推荐
【注释】 秋日心容与:指在秋日里心情平静,闲适。 涉水望碧莲:涉水而行,看水中的荷花。莲又称荷,故以碧莲代指荷花。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紫菱也可供采撷,试着用它来宽解忧愁的岁月。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参差不齐的荷叶下,百条溪流泛着波光向前流去。 高彩隘通壑,香氛丽广川:高高的花朵遮挡住山谷,芳香弥漫在宽阔的水面上。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歌声从划船的女子口中唱出,舞蹈从江南传来
【注释】 嘉月:美好的时光。 棹歌:划船时发出的声音。容与:指悠闲自得的样子。 遗佩:失落的佩饰,代指失而复得的爱人。 【赏析】 这首《采桑子》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怀念。她和心爱的人约好了相邀于美丽的月色下,去南岸的洲上采菱。微风吹拂着船桨,唱起了悦耳的歌声,他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可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姑娘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恋人,伫立在江边凝望着远去的恋人。如果有幸能再次相遇
【注释】 1. 采菱曲:乐府旧题。本诗是一首写江南水乡景色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的诗。 2. 朝日映兰泽:早晨,阳光照在兰泽的水面上。 3. 桂屿:桂树丛生的山岛。 4. 棹(zhào)影:船桨的影子。 5. 流倡:泛舟的船工。 6. 勿遽:不要匆忙。 7. 明月侣:月亮下的伴侣。 8. 延伫(zhù):延长停留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全诗共六句,每句四字
【注释】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杂荇枝:长着杂色的荇菜。荇,一种水生植物。田田:形容荷叶茂密重叠的样子。竞:争。荷:荷花。转叶:荷叶的叶柄随波转动。任:听凭。香风:荷花盛开时飘来阵阵清香。舒花影:荷花开放时花影摇曳。流日:荷花在水面上迎风舒展的影子。戏鸟:嬉戏的小鸟儿。荡:游戏。游鱼:游动的鱼儿。下出:从下面浮出水面。不与:不如。文王:指周文王,古代传说中的贤君。嗜:爱好。比:相比。羞:以…
【诗句注释】 1. 妾家五湖口:指女子来自五湖(今位于中国浙江省)的边陲。 2. 采菱五湖侧:在五湖的岸边采摘菱角。 3. 玉面不关妆:面容如玉,并不需要化妆来装饰。强调其天然丽质。 4. 双眉本翠色:眉毛原本就是翠绿色。 5. 日斜天欲暮:太阳即将西下,天色开始暗沉。 6. 风生浪未息:微风轻吹,波浪未停歇。 7. 宛在水中央:仿佛就在水面中心,形容女子美丽动人,让人无法忘怀。 8.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1. 修渚通阿阁,兰舟饰翠旗。 注释:修长的湖边有一座通向高阁的道路,船上装饰着绿色的旗帜。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湖边的道路和绿旗,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2. 吴姬年十五,乘舟泛绿池。 注释:一个十五岁的吴地女子,在绿色的池塘里乘船游玩。 赏析
注释:湖边小媳妇在采菱,荡舟花间曲曲折折。镜中花开摇动明星。 明星,嫉妒华月。郎不回家,怨花儿盛开。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美丽的湖湾小媳妇在采菱的场景。诗中的关键词有“湖湾”、“小妇”、“采菱”、“荡舟”等,通过这些关键词,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充满生机的江南水乡画面。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将星星比作镜子里的花朵,以突出花朵的美丽和娇艳。此外
【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首先理解全诗,然后逐句分析,最后归纳出答案。注意通假字“清塘”“若耶”等;词类活用“袖”、“裙”;特殊语句“大堤东过客,背面在蒹葭”。 2.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内容上,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思想上,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艺术手法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3
《采菱曲》是一首充满民间色彩的棹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湖上采菱女们忙碌的身影和内心的相思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情与景之间的和谐共生。以下是对《采菱曲》诗句的逐句释义: 1. 伽南楫兮文梓舟:伽南(即香樟,一种常绿乔木)制成的船桨,文梓木制的船,泛波光兮远夷犹。波摇兮舟不定,扬余袂兮金风竞。 - 伽南楫兮文梓舟
采菱曲 蜻蜓刺水去,不复畏欹斜。 渠自爱菱角,侬自爱菱花。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这首诗以简洁的四句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菱女的画面。 - “蜻蛉刺水去,不复畏欹斜。”蜻蜓在水上飞行,不再害怕倾斜。 - “渠自爱菱角,侬自爱菱花。”他和她都各自珍爱着自己的菱角和菱花。 - 译文:《采菱曲》是模仿民间棹歌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采菱女对情郎的深情厚意。 - 赏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及赏析,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原诗内容。 这首诗的译文为: 下裙鹅黄衫藕丝,拨动蔓草纤手玉般匀。采菱筐里露珠未干透。露珠尚未干透,甘甜且芳香。我弯腰把红莲送郎君。 【赏析】 《采菱曲》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闺怨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春,当时作者客居扬州,此诗以写景寄情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第一、第三两联分别写景,第二联抒情,第四联描写动作。 “采菱秋水旁”,写诗人来到江边采菱的情景。“采菱”一词,点明了季节,即秋天。“秋水”二字,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明净,又渲染出了深秋时节的凄清气氛。“秋水”“双鸳鸯”,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惊起双鸳鸯”,写采菱女惊动了双宿双栖的鸳鸯。这一细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采菱女的美貌
【释义】 早晨在大堤口游玩,傍晚泛舟横塘边。美女映照绿水,自爱还自怜。 红妆照水人见美,泛江采菱何可说。 【注释】 1. 朝游:早晨游玩。 2. 暮泛:傍晚泛舟,泛,同“泛”,船行水面的意思。 3. 横塘:横着的水塘。 4. 红粉:指女子的红色脂粉。 5. 自羡:自己羡慕。 6. 还自怜:又自怜自伤。 7. 涉江:过江。 8. 道:说,一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
【注】兰舟:用香木做的船。阿侬:即侬,古时对妻子的称呼。鉴:镜子。 译文: 小船在湖边荡漾,湖中的菱角长得又深又茂密。 我愿把花当作镜,来照你那充满爱意的心。 赏析: 此诗写一位女子在采莲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兰舟荡湖阴,采菱湖水深”写景;“愿持花作鉴,为照阿侬心”抒情。“兰舟”指香木船,以香木做船是唐代的一种风俗,因为传说中香木能避邪,故多用以装饰豪华的游船。“湖阴”即湖之南面
【注释】 采菱曲:即《采菱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 阿姑二八首如蓬:阿姑,泛指年轻的女子;二八句,犹言“二十有八”,这里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轻衫短鬓怕秋风:轻衫,薄薄的衣服;短鬓,鬓发短;怕秋风,担心秋风。 傍荷屋:傍,靠近;荷屋,荷花之屋,借指荷叶。 交颈宿:交颈,颈相贴近;宿,睡觉。 【赏析】 这首诗写于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时,当时正值秋日,作者在江边采菱
采菱曲 【注释】:谁家:哪个人家。新妆:刚刚梳洗打扮过的新装。照水明:在清波里照见自己的容颜,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入浦:指涉入水中。月初生:月色开始出现。两桨:船桨。摇:轻轻晃动。风吹浪花起:被风吹动的水面上激起的浪花。惊:使……受惊。惊起双鸳鸯,飞过野塘水:两只鸳鸯被惊扰后飞过了荒野池塘。 【译文】: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新梳妆打扮后照着水面看自己美丽的容貌。去采菱湖的时候不怕天色晚了
【注释】 绿:绿色,指垂柳。横塘:池塘。沧湾:指水边。妾家:女子的家。菱:一种水生植物。解:懂得。秋水:秋天的水。荷花:一种水边植物。赏析: 采菱曲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女生活的小诗。全诗以景为主,通过景物来表现人物。首句写环境,次句写身份,第三句写内心,第四句写动作。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 绿柳:垂柳,指池畔垂柳,横塘:池岸。沧湾:水边的沙洲。是妾家:女子的家。沧湾:水边沙洲。是妾家
【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秀丽的写景小诗,描绘了采菱姑娘在傍晚时分采芙蓉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间,韵律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一句“落日浣纱渚”,点出时令是暮春时节。诗人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场景:夕阳西下,天边红霞映衬着江面,波光粼粼,岸边绿柳垂丝,几只白鹭或立或飞,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 第二句“菱歌唱晚风”,则是以声写景,形象生动。“唱”字用得新颖别致,既写出了菱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
采菱曲 溪上采莲女,秋波照晚妆。 心如莲子苦,情似藕丝长。 注释: 1. 溪上采莲女 - 描述的是在河边采莲的女子。 2. 秋波 - 形容女子的眼神清澈明亮,像秋天的水波一样美丽。 3. 照晚妆 - 暗示女子在傍晚时分才起床准备化妆,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 4. 心如莲子苦 - 比喻女子的内心如同莲子一般苦涩,可能是因为她对爱情的期待或对某种情感的无奈。 5. 情似藕丝长 -
【注释】 采菱曲:乐府旧题。本诗是一首民歌,写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妾心花下藕:女子的心如荷花下的藕一样,纯洁、坚贞。 节节是秋霜:比喻女子的心象秋天一样,经受不住生活的磨难。 【赏析】 以荷叶为佩饰,芙蓉制衣裳,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纯洁。她把自己的一片痴情深深地寄托在恋人的身上,愿为他守节操,不屈从于任何诱惑。但诗人又通过“节节是秋霜”来暗示,女子的心经不起任何风浪
【解析】 此诗是一首情歌。“采菱曲”点题,“采菱须采早”,意即采菱要趁早,这是对采菱姑娘的劝诫,同时也是对自己情感的表白。“菱老刺侬手”,言及自己被菱叶刺伤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采菱姑娘深深的爱恋之情。“刺手不足忧,菱老如侬丑”,言及虽然菱叶伤人,但自己却因此更加珍惜与她的感情,而她却因此而更显得美丽动人。 【答案】 译文: 采菱要趁早,菱刺伤我手臂, 手被菱刺伤也值得, 菱老了,我也衰老了。
诗句原文: 采菱复采菱,采采日已暮。 贪看马上郎,迷却花间渡。 注释解释: - 采菱:在水面上采摘菱角的行为。 - 复采菱:多次采摘。 - 采采:多次,强调次数之多。 - 日已暮:太阳落山了,表示时间已经晚。 - 贪看:形容非常想看或喜爱。 - 马上郎:可能是指骑马而来的男子,即情郎。 - 迷却:迷失,指因欣赏美景而忘记了方向。 - 花间渡:形容景色美丽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