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莲
译文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介绍
这首诗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的被埋没掉,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注解
此花:指白莲。
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赏析
《东坡志林》: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沃苦」,他木殆不可以当此。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按:误,系陆龟蒙诗)《白莲》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林学究体也。
《霏雪录》:唐人咏物诗,于景意事情外别有一种思致,必心领神会始得,此后人所以不及也。如陆鲁望《白莲》……妙处不在言句上。
《焦氏笔乘》:花鸟之诗,最嫌太着。余喜陆鲁望《白莲》诗……花之神韵,宛然可掬,谓之写生手可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落想下笔,直从悟得。咏物之入神者。陆时雍曰:风味绝色。
《带经堂诗话》:陆鲁鬼《白莲》诗:「无情有恨似人见,月白风清欲坠时。」语自传神,不可移易。《苕溪渔隐》乃云:移作白牡丹亦可,谬矣。予少时在扬州,过露筋祠有句云:「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宗楠附识:《渔隐丛话》谓皮日休诗移作白牡丹,尤更亲切。二说似不深究诗人与物之意……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耶?
《唐诗摘钞》:杜牧「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此末二句、皆极体物之妙。若长吉「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迷千万枝」乃咏竹也,无趣较减矣。
《增订唐诗摘钞》:末语的是白莲,移不动。
《唐诗别裁》:取神之作。
《网师园唐诗笺》:诗殆借以自况。
《诗境浅说续编》:「月晓风清」七字,得白莲之神韵。与昔人咏梅花「清极不知寒」,咏牡丹诗「香疑日炙消」,皆未尝切定此花,而他处移易不得,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唐人绝句精华》:此亦借白莲咏怀也。结句得白莲之神韵,故古今传厢以为佳句。
相关推荐
【注释】 素花:白色的花卉。端合:应该。此花:指这首诗中的白莲。瑶池: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何人觉:有谁察觉。月晓风清:月光明亮,清风和煦。欲堕时:即将凋落之时。 【译文】 洁白的莲花大多被别种美丽的花朵欺侮,而它却应该是在神仙居住的瑶池里。 这朵无情无恨又让人感到惋惜的白莲,在清晨月光皎洁、微风和煦的时候,快要凋零了,但又有谁能觉察到呢? 【赏析】 这首《白莲》,是诗人对白莲的咏叹
【注释】: 白莲:白色莲花。也自奇:也显得非常奇特。亭亭:耸立的样子,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半开:一半开放。西子:指美丽的女子西施。新妆了:刚刚化妆好。胭脂:红色化妆品。未把:没有用。污玉肌:弄脏了洁白的皮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白莲》,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美感。 第一句“白色莲花也自奇”,描绘了白色莲花的独特之处,强调了它的奇异和美丽
白莲 西湖万景惹诗狂,爱此孤高压众芳。 大士化身衣未解,西施净面镜慵妆。 岁寒却有花堪比,水种应无草敢香。 茉莉素馨方用事,鼻参眼入细平章。 解析: 1. "西湖万景惹诗狂,爱此孤高压众芳。" 注释:西湖的美景引发了诗人的诗兴,他特别喜欢这个独自傲立的美丽景象,它压过了其他所有的花草。 2. "大士化身衣未解,西施净面镜慵妆。" 注释:菩萨的化身穿着一件简单的衣裳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白莲的诗,通过对白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泰华仙根不染尘,一枝冷淡种尤真。 注释:泰华仙根,指的是白莲的仙根,即其生长的地方,通常被认为是纯净无暇的地方。一枝冷淡,形容白莲生长在冷寂的环境中,不受世俗的污染和干扰。种尤真,表示白莲的种植是非常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白莲的生长环境
这首诗描绘了白莲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似云如月画图难,似立如行意象宽。 注释:白莲像云彩一样飘渺,又像明亮的月亮一样皎洁;它的形态既像站立又像行走,给人留下宽广而深远的印象。 2. 太华峰头天欲晓,魏王池上日初残。 注释:在太华山巅,太阳刚刚升起,天空渐渐亮起;在魏国的御花园中,太阳即将落山,余晖洒满水面。 3. 超超韵出千花外,浩浩香来六月寒。
白莲 花头素片剪成冰,叶背青琼刻作棱。 珍重儿童轻手折,绿针刺手却渠憎。 注释 1. 素片:白色的花瓣。 2. 青琼:指荷叶的绿色部分。 3. 棱:荷叶边缘的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白莲。诗人以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将白莲的形态、颜色和质地都描绘得非常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到那清新脱俗的气息
【注释】 井花:井边的花朵,指荷花。白芙蕖:白色的芙蓉,即荷花。坐看:静默地观赏。纷纷脱雪肤:荷叶上露水晶莹如雪,荷花的花瓣像雪一样洁白。自拾落英:自己拾起落在地上的荷花花瓣。浮:漂浮。玉舟:用玉装饰的小舟。撩乱:搅扰。满江湖:漫过整个江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从荷花的生长、开花到凋谢,都细致而真切地描绘出来,使人仿佛亲眼看到了它的生长过程。这首诗以荷花的开放与凋谢为线索
【注释】三更:深夜。冯夷:河神。玉簪:指月。碧波:指水。 【赏析】《白莲》诗写白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以嫦娥和冯夷的传说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白莲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咏物言志之作
白莲 池上白莲花,秋风洗香雪。坐令红黛皆尘俗,一种凄凉不堪折。 注释: 白莲:指白色的莲花。 秋风吹过,把白色的莲花洗得如同香雪一样洁净。 红黛:指女子的胭脂。 坐令:让。 尘俗:世俗之物。 一种:这一种、这般。 译文: 池上的白莲花,经过秋风的洗涤,显得更加洁白无瑕。它仿佛是仙女下凡,被风轻轻吹拂着,散发出阵阵清香。这种美艳绝伦的花朵,竟然让那些庸俗的胭脂都黯然失色,变得毫无光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理解全诗意思,然后把握每句话的意思。 “移根来太华”:移栽的白莲移植到太华山。太华是山名,在今陕西渭南北郊。这里指白莲被移到了太华山。 “楚楚翠绡裳”:洁白如翠色薄纱的衣裙,比喻花的美丽,也借指莲花。 “玉冷擎仙掌”:像仙女一样美丽的莲花,在寒风中傲立,像玉制的仙人手掌一样。 “珠明滴露房”:像珍珠般晶莹透亮的露水,从花房中滴落下来。 “秋涵云影淡”
【注释】 泰华:泰山。青盖:帝王的伞盖。 鹭飞无认处:指鹭鸶飞翔的地方,找不到它。 水云乡:即山水云气缭绕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是写白莲生长的自然环境以及它的美。 首联写白莲生长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种”字写出了白莲种植的过程,“移根植野塘”,表明白莲不是人工栽培的,而是自然生长。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白莲生长在泰山之巅、长在荒野池塘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莲的生长环境。
【诗句解读】 栽种空池岁已赊,暑天开处异群花。 澄波照影疑秋鹭,静夜擎香混月华。 雪态自堪怜翡翠,玉苞终耻近蒹葭。 闲来倚槛看无厌,为似禅心本绝瑕。 【译文】 种植在空旷池塘里的莲已经有些年头了,夏日开放的时分与其它花朵不同。 清澈的水面反射着莲花的影子,让人误以为是秋天的鹭鸶。 静静的夜里,莲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似乎融入了明月的光芒。 雪白的姿态显得格外可人,翠绿的莲叶仿佛翡翠一般珍贵。
【注释】 昆吾:古国名。纤:柔软。刻芳菲:雕刻着美丽的花纹。玉女:仙女,这里借指织锦的仙女。新抛:刚刚抛出。有情应化:有情思会化作。素云飞:白色的云朵飘飞。青腰霜下:形容月亮如女子的青色腰身,在霜气中显得更加清冷。皓首天边:苍苍白发的人在天边飞鸟稀少的地方。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旧游:往日游玩的地方。最忆:最思念。双桨:双人船桨。折花归:折一枝梅花回家。 【译文】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字蕙兰。她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文,尤工七绝,被誉为“诗妖”。她的一生颇为坎坷,与李亿、温庭筠等均有情感纠葛。这首诗就是她写给一位名叫韩翊(一作韩翊)的才子的作品,表现了其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1. 洒泪湘妃不喜妆,和烟迷月涨秋塘。 - “洒泪湘妃不喜妆”:这里的“湘妃”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湘水女神湘君和湘夫人
注释: 横塘清浅藕花开,绰约冰姿绝点埃。 雨过浑疑汤饼试,风生却讶玉山颓。 未经太液承恩去,先向东林结社来。 铨次群芳须第一,妖红丽紫尽舆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荷花盛开的景象,以及人们赏花时的欢乐情绪。首联写荷花的清香四溢,令人陶醉;颔联写雨后初晴,仿佛刚刚尝过汤饼,风过之后,又觉得玉山倒塌了一样;颈联写人们赏花时的心情愉悦,纷纷到东林寺结社聚会;尾联写在众多的花卉中,荷花必须排在第一
【解析】 “白莲”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写白莲时,不单纯写其外在的形质美,而更侧重于写白莲的内在的精神性美,如“三千宫额翠云房”、“洗褪铅华浅淡妆”,都是通过写白莲的外观特征来表现它内在的精神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仙掌月明应自怨”,以仙掌喻人的高洁品格,以月光下的白莲比喻人的心灵。“东林梦远为谁芳”,以梦中之景暗喻现实中的白莲的高洁、清雅,表达了诗人对白莲的喜爱之情。“波澄夜静花无影
注释: 芙蕖(fú quí):荷花。 百和香:百花齐放,香味浓郁。 华清浴罢试新妆:指唐明皇在华清宫沐浴之后,换上新装。这里用“芙蓉出水”的意境,赞美女子的美丽。 幽姿自分无泥滓:形容荷花高洁,不与污泥同流合污。 六郎:即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荷花自比,赞美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同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诗人开篇以“一朵芙蕖百和香,华清浴罢试新妆
白莲 太液池中的莲花初开,露珠还挂在花瓣上,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白色的莲花粉白色花瓣相间,娇嫩而美丽,但却承受不了寒冷的侵袭,只能任凭秋风凋零。 金茎侧泻仙人掌,玉叶危擎帝子冠。 金茎上的花朵像仙人掌一样,高高挺立,花茎细长而弯曲,仿佛是仙人的手杖。玉叶则像是皇帝的王冠,高贵而典雅。 水阔天空愁欲堕,风清月落好谁看。 湖水宽广,天空辽阔,荷花在水面上摇曳,似乎随时都会坠落。风清月朗的时候
注释: 凌波仙子:指荷花。 霓裳:即霓裳羽衣,仙女的舞衣。 风助精神:风吹过,使得荷花显得更加有生气。 露洗妆:雨露洗去了花朵上的尘埃,使得花朵显得更加清新。 蕊珠宫:指的是花蕊深处,是荷花孕育花蜜的地方。 人间何处有红芳:人间哪里能找到如此美丽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和高洁。诗人通过描绘荷花在风中摇曳、露水洗刷后的清新形象,表达了对荷花的深深喜爱和赞美。同时
注释: 白莲:指荷花。 玉立亭亭笑粉光,浣纱人在越溪傍:白莲如同美女般亭亭玉立,在越溪旁边嬉戏游玩。 鳞宫⾝屋难留住,合上吴王白玉床:美丽的莲花难以留住,只能合上吴王的白玉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动人,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首句“玉立亭亭笑粉光”,形象地刻画出荷花的高雅和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接着“浣纱人在越溪傍”,将荷花比作女子,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白莲”要求考生赏析“白莲”,答题时注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等。 此诗首句写莲花的清雅高洁,次句写莲花幽隐于花丛之中,暗送清香。后两句写莲花与夜来鸳鸯相伴的情景,寄寓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 首句“风清月皎露华凉”:以清新的夜风,明亮的月光,清凉的露珠为景,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幽雅的夜晚氛围
注释1:白莲,莲花的一种。 注释2:园林、水满池,描写了荷花生长的环境。 注释3:素香恬淡,形容荷花的清香。 注释4:欲开迟,形容荷花含苞待放的状态。 注释5:低回,形容荷叶在风中摇摆的样子。 注释6:承初日,指太阳刚刚升起时。 注释7:绿叶亭亭,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 注释8:护持,保护、扶持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荷塘的美丽画面。诗人以"露满园林水满池,素香恬淡欲开迟"为引子
注释: 太液池的水清澈如镜,映照着白莲的素净容颜。白莲穿着华丽的衣服,像水晶宫殿一样晶莹剔透。月色朦胧,无法找到白莲的颜色,只能相信它的香气飘遍十里之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白莲画卷。首句“太液澄波濯素容”,以太液池的清水为背景,描绘出白莲的素净容颜。第二句“玉衣垂影水晶宫”,则进一步描绘了白莲的华丽形象,如同在水晶宫中翩翩起舞。第三句“月明无处寻颜色”,以月夜为背景
注释: 1. 白莲:指白色的莲花,象征纯洁和高雅。 2. 水精宫阙:指华丽的宫殿,用水精石雕琢而成。 3. 玉洞瑶池:指仙境般的水池或宫殿,用玉石和瑶石装饰。 4. 出水妃:指从水中出来的美人,常用来形容女子美丽。 5. 秀质天然:形容女子的天生丽质,无需人工修饰。 6. 香风无汗莫沾衣:形容莲花散发出的香气清新宜人,让人不想沾身于衣物之中。 7. 坐来白日:坐在莲花上,意味着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白莲 悟澈禅宗最上乘,横塘十里碧波澄。 凉云过雨清如沐,晓月和烟淡不凝。 剩有妙华输玉井,更谁好咏嗣松陵。 嗟予忏绮心情在,脉脉溪头愧未曾。 译文: 悟澈是禅宗中最高层次的修行者,他住在风景秀丽的横塘村。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两岸绿树成荫。夏天的雨水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清凉的气息,就像被清水洗过一样。清晨的月亮与薄雾相伴,月光洒在水面上,显得朦胧而不耀眼。 悟澈的心中充满对佛教的热爱
白莲 隔浦迢遥唤岂应,宓妃罗袜晕层层。 自甘淡泊强无侣,勉著铅华弱不胜。 瑶沼静含风佩响,玉匙香沁露盘承。 名心化处留真相,不独龙标一片冰。 逐句释义: 1. 隔浦迢遥唤岂应,宓妃罗袜晕层层。 - "隔浦迢遥"表示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 "唤岂应"表达了对呼唤的回应。 - "宓妃罗袜晕层层"形容宓妃穿着美丽的罗袜,颜色层层叠叠,美丽动人。 2. 自甘淡泊强无侣,勉著铅华弱不胜。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思想情感来具体分析。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雨过暗闻香”是说雨过后的空气中弥漫着莲花的香气,“凌波试淡妆”是说荷花在碧波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在轻轻地施以淡雅的妆容。“珊珊仙袂冷”是形容荷叶随风飘荡的样子,好像仙女的衣裙飘逸。“鸥梦伴银塘”是说白鹭在湖面上嬉戏
白莲 玉井分栽到野塘,冰绡翠袖迥生凉。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真相尚留开土社,红衣尽洗美人妆。《水仙操》罢扁舟去,谁与凌波解佩珰。 注释:白莲是盛锦笔下的佳作,以“玉井分栽到野塘”开头,将白莲比作从玉井中移植到野外的植物,显得格外清丽脱俗。接着“冰绡翠袖迥生凉”描绘了荷叶和莲花的凉爽感觉,给人以清新之感
白莲 扁舟遥指白云乡,水气澄鲜梦亦凉。 万顷月明初下露,一溪风定但闻香。 禅心谁解参真谛,国色从来爱淡妆。 莫唱江南采莲曲,碧天何处寄琼芳。 注释与赏析: 1. 扁舟遥指白云乡,水气澄鲜梦亦凉。 - 诗意解释:诗人乘坐小船,向着远方的白云之乡(通常代表高远、纯净的地方)前进。水面上清澈的水汽和清凉的环境让人感到舒适宜人,仿佛连梦境都变得清爽起来。 - 关键词:扁舟、遥指、白云乡、水气、澄鲜
注释: 1. 白莲:莲花,这里指荷花。 2. 浮植亭亭:荷花在水面上漂浮着,姿态挺拔而优雅。 3. 自爱深:荷花深深地爱着自己。 4. 前身冰玉:荷花曾经是冰清玉洁的存在。 5. 到如今:至今仍然如此。 6. 不嫌澹泊无人赏:不嫌弃自己的淡泊和不被欣赏。 7. 独向清涟展素心:独自向清澈的涟漪展示自己的纯洁心灵。 赏析: 这首诗以荷花为主题,通过描写荷花的形态和气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注释: 1. 白莲:一种花。 2. 云为式样月为容,君子人情淡愈浓。:以云为样式,以月为容貌,君子的情意越淡越浓烈。 3. 不与朱华趋世态,何嫌朴素寄芳踪:不去迎合世俗,为什么嫌弃朴实寄托在芬芳之处。 赏析: 这首《白莲》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高洁自持、超俗脱俗的君子之德来比拟莲花,赞美其不慕名利、清纯高远的品性。 首句“云为式样月为容”,用云彩和明月来比喻荷花,形象地描绘了荷塘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白莲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碧玉为冠,缃作裙,形容白莲的美丽。 临风偏送晚来芬,白莲在微风中散发着芬芳。 壶中原异人间世,白莲在壶中与其他植物不同。 不数红霞数白云,赞美白莲的美丽和独特。 译文: 白莲碧玉为冠,缃裙随风飘香,壶中独树一帜,不为红霞所动,只与白云相伴。 赏析: 此诗以白莲为题,描绘了白莲的美貌及其独特的气质。首句“碧玉为冠,缃作裙”
诗句输出: 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夸素面,佳人原不藉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簧明月裳。 译文输出: 难道是仙女坠落在玉珰之中,夜深时幻化出水云之乡。 朦胧的池边令人惊讶地堆满了白雪,清淡的风中散发着奇异的香气。 国家之美自古以来都赞美她的素面,佳人本不需要借助浓重的妆容。 天帝恐怕尘世的污垢玷污了她,亲自赐予寒竹制作的明月之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