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得了总输僧。
赠僧
介绍
。
《赠僧》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全诗如下:
送君别有情,含泪看离杯。
相逢无故旧,握手一沾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惜别的感伤。在离别时,他不仅流下了泪水,还握着友人的手而流泪,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送别时的心情沉重。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为主,通过对离情别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厚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情节和细节来展现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展现了王维在诗歌中对于友谊、情感表达的独特视角和深刻理解。虽然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但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整首诗以离别为背景,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展现出一种深厚而真挚
相关推荐
注释:利门名路,指仕途上的成功和荣耀。百岁风前短焰灯,比喻人生短暂,如风前的灯火般易逝。只恐为僧僧不了,担心自己最终成为僧人;为僧得了总输僧,即使成为僧人,也难免被束缚在僧侣的生活圈子中。 赏析:诗人以“赠僧”为题,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感慨和对出家生活的向往。他认为,无论是仕途还是出家,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旅程,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和智慧,而非名利和地位。他希望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诱惑
这首诗的原文是: 赠僧 不羡王公与贵人,唯将云鹤自相亲。 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 注释: 1. 不羡王公与贵人:不羡慕王公贵族和达官贵人。王公贵族和达官贵人是世俗之人,而僧人超脱于世俗之外。 2. 唯将云鹤自相亲:只有云鹤能够与我相亲。云鹤象征着高洁,与世俗之人不同。 3. 闲来石上观流水:闲暇时来到石头上观赏流水。 4. 欲洗禅衣未有尘:想洗净禅衣上的尘埃。禅衣象征着修行者的心灵。
【注释】 藩府:指藩镇的府第。南朝:指南朝梁。 几别:几次分别。 松吹入堂:松风吹入殿堂,形容寺院清幽静谧。 资讲力:为讲学提供力量。 野蔬供饭:以野菜充饥。 四邻:指云泉寺周围,比喻僧众和信徒。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诗人在南郑时所作。当时作者任节度判官,住在节度使府内(即藩府),与僧人交往,有感而作此诗。 首联写佛寺环境。“十年”表明与僧徒交往已久;“本寺”即指自己曾经来往的佛寺。这两句是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乱山秋木穴,里有灵蛇藏。 - 解释:描述了一个深藏在山林之中的洞穴,里面隐藏着灵蛇。这里的“乱山”形容山势杂乱无章,“秋木穴”意味着洞穴在秋天时分更加幽静而神秘。"里有灵蛇藏"则描绘了蛇的隐蔽和隐秘性,蛇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智慧。此句营造出一种幽深莫测的气氛,为后续的描绘做铺垫。 2. 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 - 解释:铁锡被悬挂在海边
【注释】 1.省泊:停泊。天柱山在安徽,此借指天柱山。2.石桥、年尚少:诗人初到石桥时年幼。3.久辞天柱:久居天柱山,已过中年。4.青松带雪:指松树被雪覆盖。5.铁刀:指铁锹。6.眉毫:眉毛的尖端。7.画工援笔写:指画家用毛笔为和尚画像。8.身长七尺:形容和尚的身材高大。9.有眉毫:指和尚的眉毛很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山时写给和尚的诗,赞美其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佛教徒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注释】 卓立:高耸。求名(名声):追求名声。出家:出家做和尚。长怀:长久怀抱。片志:一片心愿。青霞:指青山,这里指隐居之所。今日:指今天。英雄:指人。气冲盖:形容气势如虹。久坐宝莲:坐在莲花宝座上。宝莲:佛教用语,指菩萨像。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赠给一位僧人。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僧人的身世、抱负及隐逸生活;后两句以反诘语气表达对僧人的敬慕之情。 “卓立不求名”五字
【注释】 繁华:指世间的名利。东林:佛教净土宗的寺院,在今南京钟山附近。禅客:禅宗修行人。白头:指和尚年岁高。青山:指钟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赠给一位学禅修道的和尚。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荣华富贵的淡看和追求宁静、超脱世俗的精神生活的愿望。 首句“繁华举世皆如梦”以梦境作比喻,指出世人所追求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梦幻泡影,不值得留恋和追求。诗人通过这种夸张的说法
赠僧 尽说归山避战尘,几人终肯别嚣氛。 瓶添涧水盛将月,衲挂松枝惹得云。 三接旧承前席遇,一灵今用戒香熏。 相逢莫话金銮事,触拨伤心不愿闻。 注释: 1. 尽说归山避战尘:所有人都说回到山中躲避战争的尘埃。 2. 几人终肯别嚣氛:有几个人最终能够舍弃喧嚣的氛围吗? 3. 瓶添涧水盛将月:瓶子里添加了山涧的水,用来盛满月光。 4. 衲挂松枝惹得云:僧衣挂在松树枝上,吸引了云雾环绕。 5.
【注释】出斋:指僧人开饭。猿献果:传说中猿猴有知,能为僧献水果。烹茗:煮茶。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林生活,赞美佛门清静的诗。全诗写寺院生活,语言平易,清新可喜
注释: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得了总输僧。 注释:在名利的道路上,你我都是无依无靠的过客,百年之后,我们像蜡烛一样,风中摇曳,短暂而渺小。 一旦做了僧人,就无法自拔,最终成为僧人;而一旦成为僧人,又总是被束缚,无法自由
【注释】1.何年:什么时候。2.师心:即佛心,佛教徒的心愿。3.山灵:山林神灵。 【赏析】此诗是一首题壁诗,写于诗人在山中与一位和尚为邻的日子。 首句“尽日行方到”,意谓诗人整日在山中徘徊游玩。次句“何年独此林”,意谓何时才能在此深林中独自住上一年。“独此林”指僧人的住所。第三句“客归惟鹤伴”,“惟”字有“只”、“仅”的意思,意谓只有白鹤陪伴着诗人归来,这两句是说,诗人在山中游玩了一整天之后
注释: 1. 浮世浮华一断空,偶抛烦恼到莲宫。 - 浮世:指世间的纷扰和繁华。 - 断空:佛教用语,意为打破一切执着,看破世间虚妄。 - 偶抛:偶然舍弃。 - 莲宫:即莲花宫殿,比喻清净的境界或心灵归宿。 2. 高僧解语牙无水,老鹤能飞骨有风。 - 解语:形容高僧的言教深刻,能启发人的智慧。 - 牙无水:意指高僧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清澈,没有杂质。 - 老鹤能飞骨有风:指老鹤虽年迈但仍能飞翔
【注释】 纷纷扰扰十年间:形容世事纷扰。何尝不强颜:指人面对困境时,强作欢笑。亦欲心如秋水静:意谓心境应像秋天的湖水一样平静。应须身似岭云闲:意谓身体应该像山峰上的云雾那样自由自在、闲适无拘。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纷争的无奈和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向往之情。 “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尝不强颜。”首句点明时间跨度之大,十年之间世事纷扰不断,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
注释: 1. 坐夏灵岩又欲回,庵扉闻枕蠡塘开。 2. 经房不锁书棂坏,几点浮萤照绿苔。 3. 僧:和尚 4. 灵岩:山名,在今江苏省无锡市东北,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在此讲经说法,故称“灵岩”。 5. 庵扉:佛寺的外门。 6. 蠡塘:水塘。 7. 经房:僧人居住的地方。 8. 棂:窗户的栅栏。 9. 浮萤:飞腾的萤火虫,这里指萤火虫的光点。 10. 照绿苔:照亮青苔。 赏析:
赠僧 重城须久住,尘事日全无。 落叶惊秋信,思山展旧图。 貌同仙鹤瘦,心似片云孤。 念我浮名在,还将静者殊。 注释: 1. 重城须久住:意为长期居住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 2. 尘事日全无:意味着日常的琐事已经全部消失。 3. 落叶惊秋信:指秋天的落叶如同一封来自远方的信。 4. 思山展旧图:指思念家乡时,会展开旧时的地图。 5. 貌同仙鹤瘦:形容僧人的外貌与仙鹤相似,显得瘦弱。 6.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片云飘去不知几时才能回来。好在江心碧玉堆积,我常来此游玩。 他时如果想起我这位珍台客,默坐在这里还能使人得到教化。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赠给一位僧人的。诗人通过写景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喜爱之情。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图,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期盼。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 ①叨命服:承蒙恩赐的官服。 ②天台:指浙江省天台山,为五岳之一,风景奇秀。传说这里是神仙居所。 ③院接石桥住:寺院旁边有座石桥。 ④瀑:瀑布。 ⑤松闲:松树挺拔疏朗。 ⑥雪里更谁来:雪花纷飞时还有谁会来? ⑦藜杖:用藜草做成的拐杖。 ⑧看云上古台:在云中遥望古台。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天台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联点出“天台”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以及自己的孤独与寂寞。全诗用典贴切,语言凝炼,风格清丽,情致深长,耐人寻味。 “僧趁雪前到”,写僧人在雪天来到诗人面前,说明僧人是在严寒之中来访的;“梅花犹恨迟”,是说梅花还没有开足,诗人感到有些遗憾,因为诗人此时正在病中;“略谭残岁梦”,诗人想跟僧人聊一聊去年的事情;“便和早春诗”,是说诗人想跟僧人一起写下春天的诗句;“僵雁依船宿”
注释: 1 七轴莲经供茗瓢:指供奉给僧人的七卷佛经和一把用来泡茶的茶壶,茶壶的形状像荷叶。 2. 一龛绣佛挂松寮:指在一间小屋里悬挂了一幅绣有佛像的画(龛)和一些松木制的家具。 3. 舶香亦带鱼龙气:指船上携带的香料也散发着鱼和龙的气息,比喻香气扑鼻、浓郁。 4. 自采枝头柏子烧:指自己采摘树枝上的柏子来生火。 译文: 你面前摆着七卷佛经,还有一把可以泡茶的茶壶,形状像荷叶一样。在你的房间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表达了与僧人交流的情境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句解释: 1. 知有丛林特地过:知道有个寺庙特别经过。 2. 幅巾迎笑出岩阿:戴着头巾,笑着从山岩旁出来迎接。 3. 杖藜同觅牛羊路:拿着拐杖,一起寻找牛羊走过的道路。 4. 濯足来分鸥鹭波:洗脚后,把水溅向鸥鹭。 5. 岂不倦游贪斗粟:难道不厌倦游历吗?因为贪图微薄的俸禄。 6. 坐令归思动渔蓑:使得归乡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每一句都包含了一些关键词和注释,以及对诗句的赏析。 第一句:澹然无所著,暂走世间尘。 - 澹然:形容人的心态平静。无所著:没有牵挂。暂:暂时。 - 世间尘:指世俗的纷扰。 第二句:罗汉来东土,将军现后身。 - 罗汉:佛教中指已经成就正果,脱离生死轮回的人。东土:佛教用语,指印度或中国。 - 将军:这里指的是佛祖,佛祖在人间的形象通常是威严、庄严的。 第三句:语香清净法
【注释】 1、喝声:指霹雳。霹雳:雷电。 2、晴空:天空。 3、白棒:指铁棒。飞星:闪电。化活龙:指铁棒化作一条大龙,腾空而舞。 4、不入:不被,不受。儿女队:指年轻男女的恋爱活动。 5、乱花:指飞舞的柳絮、花瓣等。翻袖:指衣袖被风吹动。舞春风:比喻柳絮、花瓣等随风起舞。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电闪雷鸣和铁棒化龙的壮观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 前两行写雷电交加,电光闪烁
这首诗的原文是: 赠僧 诸祖参寻遍,消摇发未华。 旧房扃海外,孤迹寄天涯。 琢句秋窗月,观空晚砌华。 时来说高趣,终去隐烟霞。 注释与赏析: - 诸祖参寻遍:诸祖指的是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参寻遍意味着对佛教经典和教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消摇发未华:消摇是指轻松自在、无所拘束的状态,发未华则意味着头发还未曾花白,这里形容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旧房扃海外
注释: 1. 两脚行来铁石坚,相逢去住总随缘。 - “两脚行来铁石坚”:形容僧人行走如履铁石般坚定。 - “相逢去住总随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随遇而安。 2. 谈空舌本原无语,打破机关不用拳。 - “谈空舌本原无语”:谈论佛教的空性,但言语中并无深意。 - “打破机关不用拳”:比喻通过智慧解决困难,无需武力。 3. 山槛看云斋鼓后,竹窗听雨夜灯前。 - “山槛看云斋鼓后”
【注释】: 1. 赠僧:送给僧人。 2. 杖锡去何迟:拿着拐杖出山时为何如此迟缓?杖锡,即拄着拐杖。 3. 东林:指佛教寺院。 4. 出山吟更苦:下山后吟诗更加痛苦。 5. 得禄意多违:得到俸禄的意愿更多违背。 6. 钟鼓侈斋磬:钟鼓声中斋戒的磬声奢侈。 7. 袈裟厌客衣:袈裟已经厌倦了世俗的衣裳。 8. 自令身得度:自己使自己得到了解脱。 9. 僧俗尽皈依:和尚与平民百姓都来皈依我。
【注释】 偶来城市得良朋:偶,偶然;良朋,好朋友;城市,指繁华的都市或热闹的城市。 千佛楼中一个僧:千佛楼,一座佛殿;一个僧人在佛殿中。 保福不须还拨草:保福,一种佛教经文名;还拨草,用草书写经文的意思。 汤休今已继传灯:汤休,即汤若望,明代天文学家、航海家,曾主持编纂了《崇祯历书》。传灯,比喻传授学问,也比喻传递消息、指示行动等。 三生旧社高歌入:三生,前世、今生、来世;旧社,老朋友的聚会
【注释】 振锡:即“振锡杖”。“锡杖”是僧人常携的一根长棍。东南:指南方。一载期:一载,一作“半”。期,时间。入廛:进入城市。垂手:双手合在胸前行礼。几人知:几个人知道呢?相逢:相遇。试问:试着问问。修心:修炼心灵,这里指修行。未去时:尚未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赠僧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清苦的同情和理解。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 首句中的"振锡"是指持锡杖行脚为僧
【诗句释义】 1. 道貌经年战胜肥:道貌,指和尚或者道士的外貌。道貌经年,即道貌多年未变,这里指僧人的容貌和气质都保持得很好。战胜,是说比其他人更胜一筹。肥,指身材丰满。这句诗的意思是,僧人的道貌多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气质和体态,没有因岁月而变得过于圆润肥胖。 2. 一身衣是旧时衣:一身,指整个人或者全部。旧时衣,指的是过去的衣服。这里的“旧”字有多重含义,既是指衣服是旧的
注释: 几年来,我频繁地四处游历,生活过得非常匆忙。我已经厌倦了每天早晨听鸡打鸣和晚上听钟声的声音。今天我回来后,心情平静地坐下来,在沙地上练习咒钵,学习像降龙一样控制自己的心念。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僧徒生活的向往的诗。诗人描述了自己几年来的游历生活,以及现在回归宁静的生活。他厌倦了晨鸡和暮钟的声响,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沙头咒钵学降龙”,描绘了诗人在沙地上练习咒钵的场景
赠僧 桑门闻说远公贤,遁迹庐山四十年。 祗树清风挥玉麈,昙花香雨拥青莲。 乾坤梦觉空中相,水月心闲定里禅。 尘事相关长扰扰,虎溪何日细谈玄。 注释: 桑门:指僧人。远公:指慧远,东晋时期的高僧。 遁迹:隐遁,隐居。庐山:位于今江西境内,是佛教圣地之一。 祗树:指寺院中供佛祖居住的殿堂。清风:指清风明月。玉麈:古代的一种拂尘,用玉制成,用以引导佛法。 香雨:即花雨
赠僧 香积千人供,黄梅五叶花。 檀那无住相,功德等恒沙。 塔影云连水,僧音梵与华。 宗雷开社后,知尔退堂赊。 注释: - 香积千人供:供养者众多,供奉的香料和食物很多。 - 黄梅五叶花:指的是五月的黄梅季节,五叶树盛开的花。 - 檀那无住相:檀那是指施主或信徒,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固定的相貌。 - 功德等恒沙:功德如同恒河沙一般多,无法计量。 - 塔影云连水:塔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注释: 1. 虚室闻空香:空旷的屋子中,传来了阵阵花香。 2. 窗前落溪水:窗子前流淌着小溪的河水。 3. 相对两忘言:你我相对无言,却彼此心领神会。 4. 坐看山云起:静静地坐着看着山里的云朵飘起。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和僧侣的生活。诗的第一句“虚室闻空香”描绘了寺庙中空旷寂静的氛围,使人感到仿佛身处仙境一般;第二句“窗前落溪水”则描绘了窗外清澈的溪水
注释:尘世中结精庐,杂花映衬着修长的榆树。想要认识妙明之心,就要像寒潭里贮满的秋月一样。 赏析:此诗是一首赠答之作。前两句写僧室的清幽,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佛理的理解,即“心如明镜台”,要像秋天的月亮一样清澈透明。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注释】 欹枕:侧身而卧。 无人:没有人陪伴,孤单一人。 梦自惊:被梦境惊醒。 回廊广殿:回廊宽敞的大殿。 午风清:中午的风很凉爽。 已浮春露:已经沾上春天的露水。 浇诗胆:滋润诗人的文思。 更炷水沉:又点燃水沉香。 道情:佛教经文。 撼床:摇动床席。 闻蚁斗:听到蚂蚁搏斗声。 功名殷鬓:功成名就,鬓发如霜。 蚊声:蚊子叫声。 净社:寺院。 香火:烧香祭祀,指佛前供物。 折脚铛:古代的一种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