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
水光秋澹荡,僧好语寻常。
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
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
东林寺
介绍
。
对不起,我不会作答。
《东林寺》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山色苍茫云雾深,松风竹韵自成吟。
钟声古刹浮空远,石径幽花照眼新。
夜月清光侵梦寐,春风细雨润春霖。
东林寺里多佳处,一曲禅音自在心。
这首诗描绘了东林寺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通过山色、松风竹韵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之美。钟声古刹象征着历史文化的沉淀,石径幽花则体现了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夜月清光侵梦寐,春风细雨润春霖,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禅宗文化为背景,通过描绘东林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
相关推荐
东林寺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 水光秋澹荡,僧好语寻常。 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 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 注释: 1. 东林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一个古老寺庙。 2. 欲去不忍去:表示作者想要离开但又舍不得离开。 3. 徘徊吟绕廊:在寺庙里徘徊,吟诗作赋,绕着廊道走来走去。 4. 水光秋澹荡:形容寺庙周围水面的秋色,波光粼粼,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5. 僧好语寻常
【注释】 东林寺:位于今浙江天目山西侧的东林寺,为江南名刹。 鹿石:在东林寺前,相传是晋代高僧支遁游山时所留。 晓寒:指早晨的寒冷天气。 云漠漠:云雾蒙蒙。 虎溪:在东林寺前的溪流。 春浅:春天水浅。 潺潺(chán):水流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以“东林寺”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山水画卷。开头两句,先点出“东林寺”,然后从寺前的自然景色写起。首句“鹿石晓寒云漠漠”
【注】 驻:驻扎;息:休息。东林寺:寺庙名,在浙江省天台县。清泉:指寺庙里的泉水。病心:指疾病缠身的人的心情。霄汉:天空。烟树荔萝阴:指山中树木葱郁,云雾缭绕。溪浚龙蛇隐:指水深,能隐藏龙蛇。岩高雨露侵:指山高,能被雨露滋润。云壑:指山间的沟壑。罄韵竹房深:指磬声在竹林深处。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东林寺的自然景色,抒发了游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联写诗人来到东林寺时,看到寺庙里清泉潺潺
东林寺 修竹长林罗水车,梵王家近葛仙宫。 耳闻清磬是非静,心领菩提名利空。 啖枣尚知前世事,拈花还遇上机翁。 抽簪若得烧丹诀,莫负扶桑半夜红。 注释: 1. 修竹长林罗水车:形容东林寺周围竹林茂密,环境幽静,有如水车一般环绕。 2. 梵王家近葛仙宫:梵王指的是佛教中的天界之王,而葛仙宫则是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两者相邻。 3. 耳闻清磬是非静:指寺庙里传来的清脆钟声,让人心无杂念,保持内心的平静
东林寺 谈易翻经宰木春,三生犹自袅烟熏。 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老矣懒供莲社课,归哉忺读草堂文。 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 注释 1. 谈易翻经:谈论佛经、易经,指僧人的学问。 2. 宰木春:春天的树木,常用以比喻生机勃勃的景象。 3. 三生:前世、前生、来生。 4. 客尘:指世俗之人的尘埃。 5. 虎溪:指虎溪寺,位于江西九江,是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的发祥地之一。 6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东林寺”。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东林寺的幽静和僧人的虔诚。 前两句是写寺院环境,后两句是写僧人的虔诚,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满院香风扑鼻而来,像刚熟的山楂一样香甜;猴子在枯槎上抱着孩子坐着。头陀和尚不习惯接待宾客,自己折下荷花来献给佛祖。 注释: ①楂(zhá):山楂树。 ②枯槎(chá):枯干的木筏子。槎
东林寺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 渡口惊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雁,芳草醉游人。 向晚前山路,谁家赛水神。 注释 - 东林寺:位于江南地区的佛教寺庙。 - 江南杨柳春:春天的江南地区柳树开始发芽,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 日暖地无尘:太阳温暖,大地没有尘土飞扬。 - 渡口惊新雨:在渡口突然遇到了一场新的雨水。 - 夜来生白蘋:夜晚降临时,水面上长出了白色的萍菜。 - 晴沙鸣乳雁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进行注解和赏析,是一道诗歌鉴赏的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东林寺”为题眼,应结合注释分析出诗人游览东林寺的所见所感。 “白发老僧安住处,青衫司马爱闲来”:这里用典,“白发老僧”指僧人,“青衫司马”指唐代大文人杜甫,“安住处”是说自己在寺庙中找到了栖息之所。“安住”一词有安定、居住之意,这里指找到栖身之处
【注释】 东林寺:位于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内。 当阶入绿阴:正当台阶,走入浓密的树阴中。 路斜瑶草合:路旁的草地弯曲,像绿色的波浪。 云去落花深:白云飘过,落花瓣儿纷纷堆积,深藏于地。 老至况独立:年事已高,还独自站立。 兴来时一吟:兴致来了,吟诵诗篇。 数来成故旧:常常往来,结成了老朋友。 相对挽重临:互相挽着胳膊,一起回到寺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东林寺游览的情景。前四句是写景
东林寺 东西林在万山中,石塔棱层见远公。人结净缘还未了,天留佳境本无穷。千峰云影朝还暮,一夜溪声雨更风。欲觅莲花何处是,旧池惟有水涵空。 注释: - 东西林在万山中:描述东林寺位于众多山脉之中,景色优美。 - 石塔棱层见远公:指东林寺内有一座石塔,层层叠叠的棱角清晰可见。 - 人结净缘还未了:表达了对佛教清净信仰的向往和追求,但仍未完全实现。 - 天留佳境本无穷:暗示世间美景如同天界一般
【注释】东林寺:在今江苏常州附近。霖雨:大雨。虎溪:指浙江天台山的瀑布,传说晋代僧人昙秀在这里修行时,虎曾在此饮水,故名。莲社:佛教徒聚众讲说佛法的地方。陶令:即谢灵运,因曾任康乐太守,人称“陶康乐”。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兼怀人的诗。首二两句点明时间与天气,渲染了诗人行经东林寺时的气候和环境气氛。后四句写东林寺的风光及诗人的感受。 首联写诗人于盛夏时节乘船经过东林寺时所见到的景象
东林寺 初日上苍凉,峰峦接大荒。 懒云依鸟径,驯虎卧僧廊。 水碧聪明井,灯青慧远堂。 禅心秋共寂,徙倚近香床。 注释: 1. 初日上苍凉:太阳刚刚升起,天空显得有些凄凉。 2. 峰峦接大荒:山峰连绵,仿佛与遥远的荒原相连。 3. 懒云依鸟径:形容云朵懒洋洋地依偎在鸟儿飞翔的小路上。 4. 驯虎卧僧廊:老虎被驯服得安安静静地躺在僧人的走廊里。 5. 水碧聪明井:清澈的水井像智者一样智慧。 6.
【解析】 “昔读高僧传”意思是:从前读过《高僧传》。“兼怀逸士踪”意思是:同时怀念那隐居的隐士。“停车虎溪水,对面香炉峰”的意思是:停歇在虎溪水边,对岸是香炉峰。“旧殿丹青落,荒池蔓草茸”的意思是:旧殿的壁画已经脱落,荒芜的池塘上长满了野草。“我来松下坐,日暮但闻钟”的意思是:我来松下坐定,太阳西沉只听见寺庙里敲钟。“日暮”“但闻钟”写出了诗人闲静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心态
【注释】 1.东林寺:指庐山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2.岑(cén):山势高峻的山岭。 3.步屧(pǔ xié):步行。屧,同“跬”,半步的距离。 4.莲社:佛教语,指佛教徒结伴修行。此处泛指寺院。 5.虎溪:地名,在今江西省庐山南麓。 6.绝磴(dèng dēn):险峻的山路。 7.寒池:冷清的池塘。 8.何因:为什么。 9.惠远:南朝宋僧人慧远,字道生,江西南昌人,曾于此寺讲经说法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东林寺风景的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石桥路转虎溪流,古寺江天物外幽。 注释:石头桥上道路曲折地通往虎溪,古老的寺庙坐落在江边,远离尘世的喧嚣,显得格外清幽。 清梵每传云壑响,长林不锁篆烟浮。 注释:寺庙中的僧侣经常诵读着梵文,声音在山谷中回荡;长满树木的树林里,篆香烟缭绕而上,仿佛被云雾笼罩。 白莲香断陶潜社,明月寒生庾公楼。 注释:白色的莲花盛开
【注释】因:沿,顺着。陶令:指东晋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远公庐:东晋和尚慧远在庐山结庵修道,后人称他的住所为“远公堂”。空归处:指僧舍,僧人住的地方。一啸馀:指僧寺中的钟声。石如人听法:指僧人诵经时击石的声音。水向佛成渠:指僧人洗钵盂、汲水等事用水。荤酒非吾好:荤酒,指饮酒吃肉。戒律除:指佛教戒律。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寻访东林寺的途中所见所闻。首联写诗人沿路寻踪觅迹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皓月”二句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后在东林寺的所见;“碧天澄霁色”二句写所见之景,“虚谷攒松桧,芳洲剩杜蘅”二句写诗人所感。全诗意境清新,情景相得益彰,是一首情韵悠远的小诗。 【答案】 皓月东林寺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东林寺(或:月亮高悬)。 来过恰二更 刚过二更时分(或:刚离开二更时分)。 碧天澄霁色 天空湛蓝,晴朗无云。 凉夜卷涛声 夜晚江水波涛阵阵涌起的声音。
《东林寺》 注释: 东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山麓,是江南佛教名刹之一。 虎溪笑后几人来:虎溪指的是虎跑泉,在杭州西湖畔,相传唐代高僧鉴真曾在此讲经说法。笑后几人来指后人对鉴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空说山中有讲台:山中是否有讲台已无从考证,但这句诗表达了对鉴真讲经说法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青嶂冥蒙谁是主:青嶂指的是灵隐山的山峰,冥蒙是指云雾缭绕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对灵隐山神秘莫测、难以捉摸的感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如下: 东林寺 胡为安午饭,无乃复东林。 莲花窥诸品,如发远公心。 点滴六时漏,迢遥三笑音。 僧莫但饶舌,空看何费寻。 注释: 1. 东林寺:指的是东林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佛教净土宗的著名寺庙之一。 2. 胡为(wú wéi):为什么。 3. 安午饭:指安静地吃午饭。 4. 无乃(wú nǎi):岂不是。 5. 复东林:回到东林寺。 6. 莲花窥诸品
诗句: 远公禅诵处, 精舍宛然开。 庐岳当窗见, 溪流涌杖回。 玄风真可揖, 幽兴渺难裁。 尚愧浮湘去, 何年入社来。 翻译: 在东晋时期,慧远法师在此地建立了东林寺,这里成为了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寺内的建筑和景观,如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拜佛台等,都展示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同时,东林寺还以其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价值而闻名,吸引了无数学者和僧侣前来学习和交流。 赏析:
东林寺 下马绿杨外,钟声落野亭。 云来九江白,山入六朝青。 莲界谁开社,松枝罢讲经。 惟留虎溪水,搅梦到禅扃。 注释: - 诗句翻译: 1. "下马绿杨外":在绿杨树下下了马。 2. "钟声落野亭":钟声落在野亭中。 3. "云来九江白":云彩飘来,天空变得如同九江一般洁白。 4. "山入六朝青":山峦进入六朝时期的色彩之中。 5. "莲界谁开社":莲花界中谁开启了结社的活动? 6.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最后附有赏析: 东林寺 远公有净社,历世风未歇。 虽与吾道殊,要为彼人杰。 当年遗民徒,各能保其节。 岂不溺梵理,藉以谢尘绁。 惜哉种莲人,心杂乃见绝。 何如菊篱翁,一醉洗禅悦。 注释解析 1. 远公有净社:指慧远法师建立的净土宗团体,名为“净社”,表明其致力于净土信仰的实践和传播。 2.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匡庐山下接东林,曲径萧萧草木森。” 这句诗描述的是匡庐山下与东林寺之间的景色。"匡庐山"是中国安徽省的一座著名山峰,而"东林寺"则是佛教寺院,位于山脚下。诗句中的"曲径萧萧草木森"描绘出了一条蜿蜒曲折、树木葱郁的小道。 第二句:“青翠万峰环五老,玲珑高塔耸千寻。”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东林寺周围的自然景观
【注释】 连山:形容山峰连绵起伏。衮衮来:指群峰聚集而来。东林寺:位于今浙江杭州市西湖灵隐寺后。顽空:指佛家所说的“顽空”,即佛教中的无常、无我之思想。被逼迫:指受到压迫。失却东南天:意谓寺庙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或名声。石棱:石缝。瘦筋:指岩石的纹理。涧道:山间小溪。绠(ɡěnɡ):汲水的竹筒,引申为绳。想白莲:意谓想象中见到的白莲花。同时十八人:指与诗人同时代的僧人。縳(jià)律
东林寺 此寺今犹见,谁知世代移。 范金阿育像,断字李唐碑。 流水漱双涧,白莲开一枝。 老松无岁月,清荫满阶墀。 注释: 1. 此寺今犹见:这座寺庙今天还能看见。 2. 谁知世代移:谁又能知道这些世代的变迁呢? 3. 范金阿育像:指的是佛像是用金色铸成的。范金是指铸造佛像所用的金属,阿育是梵语中的“佛”的意思。 4. 断字李唐碑:指的是刻有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断碑”字样的石碑。李唐是指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