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和理解能力。此题属于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了解诗文内容,还要对作品的思想情感、手法特色、语言风格等有深入的思考和领悟。 首先看注释:“细雨寒林洒驿尘”“行也销魂”“坐也销魂”是全诗的关键句,应重点分析。“细雨寒林洒驿尘”,写送别时天气寒冷,细雨纷飞,打湿了驿站上的尘土。“行也销魂,坐也销魂”,意思是无论是坐车还是行走,心中总是感到忧伤
【注释】 淡月:指淡淡的月光。玲珑:指明亮而透剔。竹君:指叶竹君,作者的朋友。姊:指姐姐。幽寻:指深山幽居。阑干:栏杆。薄寒侵:被薄薄的寒气侵袭。虫也闲吟:指蟋蟀在静静的夜晚中鸣叫。人亦闲吟:指作者自己也在静静地吟诵诗句。芳景:美好的景色。秋心:秋天的情怀。焚香:指在清幽的环境中焚香静坐。独自理瑶琴:独自坐在瑶琴前抚琴自娱。 【赏析】 《一剪梅·忆竹君姊》是南宋诗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
【诗句释义】 一剪梅:这是一首词牌名,“一剪梅”为宋代流行的曲调。 风风雨雨近重阳:在重阳节这天,天气多风多雨,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忆女情长。爱女情长:思念之情,如同长流的河水一样无尽无休。 朦胧恍入黑甜乡:恍惚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甜蜜的梦境。 云绕前廊。月绕前廊:云彩和月光环绕着前面的走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连枝忽睹入华堂:忽然之间,看见了一棵连在一起的树枝,进入了华丽的庭院。
翠巘遥连起白云,岚色当门,树影当门。平坡如掌静无尘。何处闲人?来访闲人。 茅屋匡床几度春,花鸟相亲,风月相亲。寒香一抹暗消魂。雪意三分,梅信三分。 注释: - 翠巘遥连起白云:指的是山峦苍翠,云雾缭绕的景象。 - 岚气当门:山间云雾弥漫,仿佛山门一样挡在眼前。 - 树影当门:树木的影子投射在门前,增添了几分幽静的氛围。 - 平坡如掌:形容山坡平缓,如同手掌般宽阔。 - 何处闲人
【解析】 本首词是作者在闺中所见女子的写照。上片主要写女子的外貌与举止;下片则写其内心感受。全词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描绘了这位女子的形象。最后两句,“倚了香篝”即依傍着香篝(指枕头),“褪了莲钩”即褪下了荷花钩状物。这两句写出了闺中女子对情人的依恋之情。 【答案】 ①宛宛冰轮:形容月亮皎洁明亮的样子。画楼:指女子的居处。更筹:计时的器具,古代用铜壶滴水记时间,一昼夜为一夜,一夜有10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指出诗句中的意象,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淡月窥林夜色清”,以淡淡的月光映照出树林的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凉的氛围;“才报初更,又报深更”,刚刚听到更声,又听到更深的更声,暗示夜已很深;“玉箫谁弄断肠声”,不知是哪位吹奏《玉箫》的曲子,让人听后都心碎欲绝,断肠之声不绝于耳;“怕是愁听,偏是愁听”,这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绪
《一剪梅·理绣》是清朝吴绮的作品,原文为“春浓画阁下帘钩,人在青楼,书在红楼。谁将芳草字忘忧。花已含愁,酒更添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春浓画阁下帘钩:描绘了春天里,室内装饰的精致与繁华。 2. 人在青楼:暗示着主人公身在华丽的青楼之中。 3. 书在红楼:指书房设在红色的楼房之内,可能象征着学问或学问的氛围。 4. 谁将芳草字忘忧: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忧愁和遗忘
【注释】 五色:这里指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绣制。 养娘新配:指养娘的新娘子刚结婚时的样子。 红处思量,白处思量:红色的地方要仔细考虑,白色的地方也要仔细考虑。 多情已戒:指已经不轻易动感情了。 并蒂兰房:并蒂莲是双生的,所以用“并蒂兰房”比喻夫妻恩爱的夫妻关系。 并菂莲房:并生的两个莲子,所以用“并菂莲房”比喻夫妻恩爱的夫妻关系。 【译文】 五色丝线绣成的衣服,色彩鲜艳。抽引细长的针,引长丝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结合全诗分析,同时注意把握关键词语,如“玉影”“月痕”“溪云”“梨云”等意象。 【答案】 译文: 玉色的倩影映着月光的余辉,一片片云彩像溪中的浮冰,又像是几点雪白的梨花。隔着窗纱送来阵阵幽香,仿佛是湘君的情意,也像是文君的情意。 她比春天的花更美丽,蜂蝶也难惊扰。她的美洁胜过铅华,开时让人销魂,落时又令人销魂。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还应借助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雪锁乾坤,冻合天涯”两句是说:万里积雪凝寒,天地之间一片冰封。这是写冬景。上句是说天,下句是说地。从空间来看,这两句是从空中看大地的景色:下句则从地下仰望天空,两者都是写雪后的景象。“雪锁乾坤”是形容雪的密集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