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注释】 寒城旅眺图:指王碧栖为友人王之涣画的《寒城旅眺图》诗。王之涣,字季凌,号玉关生,山西太原人,以《凉州词》名于世,有集。王碧栖,王之涣之女,善诗词。 倚筇(qiú):靠着手杖。筇,竹棍。 正昏鸦秃树:正值黄昏时乌鸦飞过光秃秃的树枝。 西风:秋风。 鬓霜轻换:形容年岁虽老而鬓发仍黑。 异地登临:在异乡登临游览。 恨犹带、故园心眼:故乡的情怀还萦绕在心头。 悲笳(jiā)
【赏析】 《解连环》是一首咏史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春三月。当时作者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时值南宋初年,社会比较安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统治者仍苟且偷安,不思进取。词人借秋日登高望远之机,抒写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登高所见,下片写登高所见所感。 “平原凝眺”三句,写登高所见。平原,指临安城。凝眺,凝神远望。“记裙腰碧色”,以裙腰比青天
【译文】 万愁萦绕,黄昏时分月色荡漾,寒气弥漫无边。正倚楼眺望,凉月窥人,对着衰黄的翠叶和红艳的花,遥想雁边天边的秋色。梦中见到美丽的容颜,却早早魂断玉京天北。尽听哀蝉悲鸣,数尽离别欢聚,总成相忆。 年华自怜浪掷,又见霜前的细菊,潘鬓添白。凭画阑西望关情,想回头长安乱云凝碧。欲托微波,趁双桨、沧江烟汐。指吴皋,夜长露冷,何时寄得? 【注释】 (1)解连环:梦窗词牌名。 (2)万愁纡结
以下是对《解连环·同青藜纬云彦吉小饮旗亭观剧》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注释:冷云吹絮。恨片时遮断,斜阳归路。 - 注释:冷云飘荡,像风吹着柳絮一样,令人感到寒冷。心中充满了遗憾,因为片时的阴霾遮住了太阳回归之路。 2.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冷云和斜阳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失落和无奈。 3. 译文:冷风中雪花飞舞
【译文】 深坞中的万朵红梅,怕香魂易散,先铸造出九洲。铸千寻的铁网凌空,把花气轻兜,珠光团聚。连袂人来,似宛转、蛛丝牵度。认云烟缥缈,远共海风,吹入虚步。 铜标别番旧谱。借云斤月斧,幻起仙宇。问谁将、绕指柔网,作一柱擎天,近衔羲驭?绣市低环,瞰如蚁、钿车来去。更凄迷、斜阳写影,半捎茜雾。 【注释】 (1)深坞:深深的山谷。 (2)九洲:中国古称九州。 (3)凌空:在空中飞翔。 (4)花气
【解析】 “碧花”,指梅花,此处借以比喻女子。“凝紫”:形容梅花颜色深红如紫色。“忆腰间佩下,几多英气”:回忆自己腰间佩戴的宝剑,剑上的花纹多么威武英俊。“对陆离、空铗休弹,控骄马玉鞭,翠楼雄倚”:面对那剑身的花纹,我无心再弹奏那空无剑气的剑,控制着骏马的玉柄长鞭,翠绿高楼矗立在身旁。“语石台荒,任残戟、沈沙磨洗”:告诉石台上的荒草丛生,任凭那锈迹斑斑的兵器被埋没在泥沙之中。“纵春城魄散
解连环·寄秋玉 晚晴帘底。照幽花瘦影,月痕初霁。坠空阶、几叶梧桐,正绣幕低垂,霜风渐起。暮景凄凉,又独自、阑干暗倚。对孤灯小阁,闷掩银屏,病思憔悴。 年时俊游谁记。念画楼深处,岑寂罗绮。叹如今、咫尺天涯,便锦字题成,更无人寄。离绪依依,怕一寸、柔肠难系。忍重问、新愁旧恨,近来消未。 注释: - 晚晴:傍晚的天气晴朗。 - 帘底:指窗户或门帘的里面。 - 照:反射。 - 幽花:指深藏不露的花。
【译文】 秋天的傍晚,我来到故园,看见那衰败的柳枝。 塞鸿催促着我回家,在午睡中被它轻轻地唤醒。 悄悄地走近三径全荒的故园,只见残存的柳丝,对着人凄然黯淡。 织着恨,织着愁,缠住那斜阳中的一线。 听着西风越来越紧,薄暮里栖鸟又唱遍。 曾经年少的时候,早霜尚未浅深。 怎想到近来阅世,已无青眼。 记得去年春天时,绿到江南。 画舸香车载情归去。 而今古往荣枯,更加消得几回歌叹? 只有昏烟依旧
诗句解释: 1. “翠屏香寂” - 描述一种寂静而美丽的画面,可能是在描绘一个装饰有翠绿色屏风的室内环境,同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2. “又铜壶促晚” - 铜壶通常用来计时,这里指的是时间已经晚了,暗示着节日或庆祝活动即将结束。 3. “妒云慵坼” - 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因被嫉妒(可能指月亮)而不愿散开,给人一种宁静而压抑的感觉。 4. “记夜娥”和“换几度风光” - 指的是夜间的月亮
这首诗是李清照的《解连环·秋千》,描述了她和丈夫赵明诚在春天赏花的情景。全诗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他们在池阁中赏花的场景,第二部分则回忆了他们曾经的俊游之乐。 第一部分: 絮花池阁,护双双画板,浅春低络。笑弄影、一态婵娟,挂不定闲愁,燕飘莺泊。莫赌身轻,有人在、隔墙窥著。放罗衣窣地,自整凤钗,鬓蝉还掠。 注释: 1. 絮花池阁:指春天的池塘和阁楼,四周被盛开的花朵环绕。 2. 双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