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掌握内容要点、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重要句子,仔细分析其意象和情感,同时,根据题目要求,将诗句与注释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答案。本题要求考生对“一丛花·并蒂莲”逐句释义并赏析。第一句:“画桡昨夜过横塘。两两见红妆。”意思是画舫在昨夜经过横塘的时候,看见两岸的并蒂莲盛开
【注释】 一丛花:词牌名。 春闺寂寞掩莓苔:春天里,闺房里空寂无人。 次第报花开:春天里,花儿次第开放。 折花簪鬓都无绪:折断了花朵来插戴在发髻上,却没有任何兴致。 倩侍儿、扶上香阶:请侍儿扶着我走上香案。 镜里朱颜:镜子里映出的是红润的容颜。 壶中红泪,心事自家猜:眼泪像美酒一样盛满在壶中,自己的心事需要自己去猜测。 忍将脂粉付尘埃:不忍心把胭脂花粉弄脏灰尘。 无语对良媒:对着媒人说不出话来。
【注释】 一丛花:词牌名。又名《西江月》、《醉蓬莱》。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六句五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 重九日:即重阳节。 堆菊山:指菊花盛开的山岭。 苍凉:萧瑟、冷清。 花吟:以咏菊为内容的诗词歌赋。 徜徉:悠闲自在的样子。 老圃:年老的人的菜园。 霜:比喻人的白发。 孤芳:比喻高洁的人格或志向。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重阳节观赏满山遍野的花菊时所作的咏赞之作。全词写景抒情,意境清新
【诗词】 一丛花 · 同人游皇觉寺,时山茶花开,老僧沦茗饷客,词以赏之。 临江萧寺夕阳中。垂柳舣孤篷。幽廊细径无人到,透春信、偏有东风。天女散成,维摩拈出,色相总难空。 【注释】 ①一丛花:即《西江月》的别名。②瀹(yuè)茗:泡茶。③“天女”句:佛教传说,天女散花以施舍给众生。④维摩诘(yì):佛家高僧,以说法为事,不拘泥于文字。⑤玲珑:精巧细致。⑥锦怅珠丛:喻指落红如珠。 【译文】
一丛花 · 见乞花人繁英如锦护疏篱。欲折问蛾眉。停梭软语窗纱里。晕红颊、欲出佯迟。挨鬓碍帘,兜裙避蔓,屐浅印香泥。 注解: - 繁英:繁复的花朵。 - 如锦:比喻花朵的颜色鲜艳如锦。 - 护疏篱:保护着稀疏的篱笆。 - 欲折问:想要折取,但询问对方的容颜。 - 蛾眉:女子细长而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 停梭:停下织布的动作,形容女子温柔地说话。 - 窗纱里:窗户纸的内侧
【注释】 春苔覆堞(dié)日痕蔫:春日的苔藓覆盖了城墙,太阳的光线也无力地照耀在上面,显得暗淡。 鸱啸墓门:传说鸱是鸱鸮,常在墓地里哀鸣,所以称坟墓。 雏蓝嫩紫催寒食:春天刚到,天气转暖,但草木还没有完全复苏,因此用“雏蓝”和“嫩紫”来描绘初夏时的色彩。催寒食:催促人们过寒食节。 晚风里、乳蝶双眠:在傍晚的微风中,两个蝴蝶正在睡觉。 月底梦回:指月圆之夜,梦回到故乡。 伤心缇骑
【注释】: 1. 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古人称“人日节”。 2. 银幡:指用金银做成的彩幡。凤倚绣花丛:凤钗插在绣花簇中。 3. 辛盘:指五辛之菜,是古代一种祭神用的蔬菜。羹方荐:汤羹刚端上桌。 4. 剪彩为人:指剪纸为小动物、小人之类,以供玩赏。缕金作胜:用细金线穿成各种花样的装饰物,用以装点节日。 【赏析】: 这首词写于作者丁未年(1167)正月初七。 此词上片写初春天气,下片写春节时令
一丛花·咏玫瑰花 玉人晓起惜春残。花事正阑珊。卖花声送妆台畔,开篮处、艳紫浓殷。万朵氤氲,一枝芬郁,和露撚来看。 檀郎昨向鬓边安。镇日对红颜。从今揉得花魂碎,细匀入、湘摺罗纨。别样风流,馀香旖旎,犹拟傍云鬟。 注释: 1. 玉人: 美女,这里指女子。 2. 惜春残: 怜爱春天快要结束。 3. 销(xiāo)花: 卖花,这里指买花。 4. 妆台: 梳妆用的木架子或台子。 5. 氤氲(yīn
【注释】 银华:银色的荷花。九寸:指直径约九寸的圆形荷叶。芙蓉:荷花别称。 “春风一夜吹愁去”:形容春风吹走了愁绪。相看处、渐觉眉松:看到你,感觉你的眉毛渐渐松弛了。 “浮渲才梳”:指刚刚洗过头发,梳理整齐。方空新换:刚刚换了发髻,梳成一个新的模样。不似旧时慵:不像以前那样慵懒。 “笔床箫局几尘封”:形容书桌上积满灰尘,书案上的毛笔和箫管被遗忘了很久。几:桌子。 卷帘欲放游丝入:想要把帘子卷起来
【注释】 ①一丛花:词牌名,又名“西江月”、“一剪梅”。②占城:地名。今广西合浦县。③鳞塍:指田埂、田边。④烧葵煮笋:指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⑤芳绪:美好的景色。⑥薄罗裳:指轻薄的衣裙。⑦绣袄:指华丽的衣裳。⑧幽草:指田野中生长的野草。⑨西江月:词牌名,又名“忆少年”。 【译文】 江乡风光似钱唐,烟波浩淼荡漾碧空,画桥下杨柳垂杨轻摇。田埂边烧着葵菜,水田里煮着嫩笋,处处传来农夫忙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