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诗句: 1. 周墨农向余道闵汶水茶不置口 2. 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访闵汶水于桃叶渡 3. 日晡,汶水他出,迟其归,乃婆娑一老 4. 方叙话,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 5. 余曰:“今日岂可空去?”迟之又久,汶水返,更定矣。 6. 睨余曰:“客尚在耶!客在奚为者?” 7. 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畅饮汶老茶,决不去。” 8. 汶水喜,自起当炉。 9. 茶旋煮,速如风雨。 10. 导至一室
【注释】: 1. 天镜园:陶庵梦忆中,“天镜”是指“高梧”,即高大的梧桐树。 2. 浴凫堂:古代建筑名称,用于洗浴的池塘。 3. 樾暗千层:樾,指树木遮蔽;暗,指光线昏暗。千层,形容树木众多,遮天蔽日。 4. 兰荡:兰花盛开的地方。 5. 水木明瑟:水木明亮,像琴瑟一般和谐。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6. 藻荇:水中的植物,如荇菜,又称水草。 7. 碧鲜:碧绿鲜明。 8. 春老:春天结束
西湖之船有楼,实包副使涵所创为之。大小三号:头号置歌筵,储歌童;次载书画;再次偫美人。涵老以声伎非侍妾比,仿石季伦、宋子京家法,都令见客。常靓妆走马,媻姗勃窣,穿柳过之,以为笑乐。明槛绮疏,曼讴其下,擫籥弹筝,声如莺试。客至,则歌童演剧,队舞鼓吹,无不绝伦。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景色和历史,以及作者对当地文化的热爱和赞美。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注释】 1. 天启壬戌:天启是明朝皇帝朱由校的年号,壬戌是天启六年。 2. 好斗鸡:喜好打架斗殴的鸡。 3. 设斗鸡社:在龙山下设置斗鸡社。 4. 仿王勃:模仿王勃的《斗鸡檄》。 5. 檄同社:给其他社友写信。 6. 仲叔秦一生日:仲叔秦一生日就是仲叔秦一出生的那一天。 7. 携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携带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品。 8. 博:打赌。 9. 腷膊敪咮
诗句 1 "岣嵝山房,逼山、逼溪、逼韬光路,故无径不梁,无屋不阁。" - 解释:形容岣嵝山房的位置非常接近山峦和溪流,以至于没有一条路径不是被高架的梁所覆盖,没有一个房间不是被阁楼所包围。 2. "门外苍松傲睨,蓊以杂木,冷绿万顷,人面俱失。" - 解释:门外有高大的苍松树,枝叶茂盛,形成了一片广阔的绿色森林,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忘记了人间的烦恼与喧嚣。 3. "石桥低磴
这首诗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名为《卷三·阳和泉》。 诗句: 1. 禊泉出城中,水递者日至。 注释:禊泉水从城中流出,每天由送水的人送到。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禊泉水的出处及其日常供应情况,体现了其作为水源的重要地位和日常使用的频繁性。 2. 臧获到庵借炊,索薪、索菜、索米,后索酒、索肉;无酒肉,辄挥老拳。 注释:仆人来到庵中借炊饭,需要提供柴火、蔬菜、米等,最后还要酒和肉。如果没有足够的酒肉
这首诗是关于阳和泉的一段描述,它被认为在张志之前就已经有了。人们为了防止玉带失去其姓氏,于是刻石记载这一信息。同时,也有人认为阳和泉的名字是因为张志的“禊泉”而变得有名,因为琶山是他的祖墓,所以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最后,铭文中提到了阳和泉的美丽,并赞扬了苏轼的成就。 译文: 盖生岭、生泉,俱在生文恭之前,不待文恭而天固已阳和之矣,夫复何疑!土人有好事者,恐玉带失其姓,遂勒石署之。且曰
这首诗是明朝文人徐渭的《三世藏书》。诗中描述了作者从父辈到自己对书籍的珍视与保护,以及战争和动乱对书籍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1. 余家三世积书三万馀卷。大父诏余曰:“诸孙中惟尔好书,尔要看者,随意携去。”(我家三代积累了三万多卷书籍。祖父曾对我说:“你们这些孙子中,只有你最喜欢书,想看的书随便带去吧。”) 2. 余简太仆、文恭大父丹铅所及有手泽者存焉,汇以请,大父喜,命舁去
注释: 桂以香山名,然覆墓木耳,北邙萧然,不堪久立。单醪河钱氏二桂,老而秃;独朱文懿公宅后一桂,干大如斗,枝叶溟蒙,樾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弃之篱落间。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之往,听其自开自谢已耳。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其得力全在弃也。百岁老人多出蓬户,子孙第厌其癃瘇耳,何足称瑞! 翻译: 桂花因香山而得名,但坟墓里生长的木耳却让墓地显得荒凉
卧龙在耶溪的山巅,巨大的龙形石雕昂首屹立。 六十年里,这里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巨变,水道被分割成了许多支流。 崇祯己卯年,我请太守发文书,捐出金钱招募众多工匠,有三百多人参与施工,毁掉了房屋三十多间,开垦了土壤二十亩多地,清除了堆积如山的瓦砾和杂草垃圾一千多艘。 曲折蜿蜒的道路终于畅通无阻,湖泊变得澄清碧绿,恢复了往日的景象。 从前不通船只的地方,如今可以自由航行了。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