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泉出城中,水递者日至。臧获到庵借炊,索薪、索菜、索米,后索酒、索肉;无酒肉,辄挥老拳。僧苦之。无计脱此苦,乃罪泉,投之刍秽。不已,乃决沟水败泉,泉大坏。张子知之,至禊井,命长年浚之。及半,见竹管积其下,皆黧胀作气;竹尽,见刍秽,又作奇臭。张子淘洗数次,俟泉至,泉实不坏,又甘冽。张子去,僧又坏之。不旋踵,至再、至三,卒不能救,禊泉竟坏矣。是时,食之而知其坏者半,食之不知其坏、而仍食之者半,食之知其坏而无泉可食、不得已而仍食之者半。壬申,有称阳和岭玉带泉者,张子试之,空灵不及禊而清冽过之。特以玉带名不雅驯。张子谓:阳和岭实为余家祖墓,诞生我文恭,遗风馀烈,与山水俱长。昔孤山泉出,东坡名之“六一”,今此泉名之“阳和”,至当不易。

这首诗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名为《卷三·阳和泉》。

诗句:

  1. 禊泉出城中,水递者日至。
    注释:禊泉水从城中流出,每天由送水的人送到。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禊泉水的出处及其日常供应情况,体现了其作为水源的重要地位和日常使用的频繁性。

  2. 臧获到庵借炊,索薪、索菜、索米,后索酒、索肉;无酒肉,辄挥老拳。
    注释:仆人来到庵中借炊饭,需要提供柴火、蔬菜、米等,最后还要酒和肉。如果没有足够的酒肉,就会用拳头威胁他们。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仆人在庵中借炊饭的情景,以及他们对缺乏酒肉的不满和愤怒。

  3. 僧苦之。无计脱此苦,乃罪泉,投之刍秽。
    注释:僧人对此感到痛苦,没有办法摆脱这种困境,于是把泉水投到了草堆之中。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僧人对无法改变缺水状态的无奈和对解决问题的渴望。

  4. 不已,乃决沟水败泉,泉大坏。
    注释:这种情况持续不止,于是决定挖开一条排水沟来破坏泉水,结果泉水彻底损坏了。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面对困境时采取的极端措施,以及对泉水的破坏和毁灭。

  5. 张子知之,至禊井,命长年浚之。及半,见竹管积其下,皆黧胀作气;竹尽,见刍秽,又作奇臭。
    注释:张子知道了这件事,来到禊井,命令年长的工人清理。清理到一半时,发现堆积在下面的竹子管道里都是黑乎乎的东西,并且有恶臭冒出;清理完了之后,见到的是一堆草料和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张子为了修复禊泉水而采取的行动,以及他在行动过程中所遭遇的情况。

  6. 张子淘洗数次,俟泉至,泉实不坏,又甘冽。
    注释:张子多次清洗,等待泉水恢复原状。最终证明泉水并没有被破坏,反而变得更加甘甜清爽。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张子经过努力后,禊泉水得以重新恢复的状态。

  7. 张子去,僧又坏之。不旋踵,至再、至三,卒不能救,禊泉竟坏矣。
    注释:张子离开后,僧人又开始破坏禊泉水。不久之后,连续三次都被破坏,最终还是挽救不了禊泉水的损毁。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张子离开后,禊泉水再次遭到破坏的过程,以及最终损毁的结果。

  8. 壬申,有称阳和岭玉带泉者,张子试之,空灵不及禊而清冽过之。特以玉带名不雅驯。
    注释:在壬申这一年,有人声称阳和岭有一个名为“玉带泉”的水源,张子尝试了一下,认为它的水质虽然不如禊泉水那样清澈灵动,但比禊泉水还要清冽。只是由于它的名字带有“玉带”这样的字眼,显得不太合适。
    赏析:这句诗讲述了阳和岭玉带泉的情况,以及张子对其的评价。

这首诗通过描绘禊泉水及其周边环境的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所面临的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