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铸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欧阳永叔曰:“两浙之茶,日铸第一。”王龟龄曰:“龙山瑞草,日铸雪芽。”日铸名起此。京师茶客,有茶则至,意不在雪芽也。
而雪芽利之,一如京茶式,不敢独异。三峨叔知松萝焙法,取瑞草试之,香扑冽。余曰:“瑞草固佳,汉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日铸茶薮,‘牛虽瘠愤于豚上’也。”遂募歙人入日铸。
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萝。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四五年后,“兰雪茶”一哄如市焉。越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食兰雪。兰雪则食,以松萝而纂兰雪者亦食,盖松萝贬声价俯就兰雪,从俗也。乃近日徽歙间松萝亦名兰雪,向以松萝名者,封面系换,则又奇矣。
译文:
日铸茶,是越王铸剑的地方。茶叶的香味棱角分明,有金石之气。欧阳修说:“两浙之茶,日铸第一。”王龟龄说:“龙山瑞草,日铸雪芽。”因日铸之名而起于此。京城里的茶客们,有茶叶便来购买,并不特别偏爱雪芽。
而雪芽也受到追捧,一如京城的饮用方式,不敢有所差别。三峨叔知道松萝焙法,取雪芽试之,香味扑鼻清冽。我说:“雪芽固然好,但汉武帝食用露盘,并不能解决过多的贪欲;日铸茶薮,就像‘牛虽瘠愤于豚上’一样。”因此便招募歙人进入日铸。
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切皆如松萝。其他泉水泡制时香气不出,煮禊泉时,投入小罐内,则香气过于浓郁。加入茉莉花,再三比较,用敞口瓷瓯淡放后,等其冷却;然后以滚烫的汤冲泻之,颜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到了它的色泽,却没得到它的气息,我戏称它为“兰雪”。四五年后,“兰雪茶”如市场般哄抢。越地的喜好者都不饮松萝茶,只饮兰雪茶。兰雪茶则被喜欢,而那些以松萝茶的名义来推广兰雪茶的人也饮之,因为松萝茶贬价而屈服于兰雪茶,这是从众行为。近日徽歙之间的松萝茶也被称为兰雪茶,以前仅以松萝茶为名的茶现在封面已更改,这真是奇特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日铸茶和兰雪茶的制作过程以及其独特之处。首先描述了日铸茶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以及它在市场上的地位。接着转向兰雪茶,通过对比松萝茶,突出了兰雪茶的优势和受欢迎程度。最后以对松萝茶的评价和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品质的追求和市场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语言运用,将一种茶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通过对茶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了对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茶的魅力。此外,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有详细的描述,又有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