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全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创作此诗时的心境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1)“丙辰,学琴于王侣鹅”,根据注解“绍兴存王明泉派者推侣鹅”,可知是王侣鹅; (2)“戊午,学琴于王本吾”,根据注解“半年得二十馀曲”,可知时间是戊午年
注释: - 仲叔:作者自称。 - 守瓜州:在今江苏扬中县,是长江入海口的咽喉要地。 - 园:作者所居之地。 - 无事辄登金山寺:表示闲着无聊时,总是登上金山寺游玩。 - 风月清爽:形容天气很好,环境清新。 - 二鼓:夜里1点或2点,这里指晚上11点。 - 妙高台:位于金山寺附近,是观看长江景色的最佳地点。 - 长江之险:形容长江水势浩大,危险重重。 - 沟浍:田间的水渠。 - 投饭起食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的散文《陶庵梦忆》中的一篇,题目为“天砚”。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少年视砚,不得砚丑。 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时的人们认为,砚台的好坏并不在于其外观,而在于砚石本身的质地和纹理。这里的“得砚丑”意味着砚石的好坏并不影响砚台的美观。 徽州汪砚伯至,以古款废砚,立得重价,越中藏石俱尽。阅砚多,砚理出。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位名叫汪砚伯的人来到徽州
```plaintext曲阜出北门五里许,为孔林。紫金城,城之门以楼,楼上见小山一点,正对东南者,峄山也。折而西,有石虎、石羊三四,在榛莽中。过一桥,二水汇,泗水也。享殿后有子贡手植楷。楷大小千余本,鲁人取为材、为棋枰。享殿正对伯鱼墓,圣人葬其子得中气。由伯鱼墓折而右,为宣圣墓。去数丈,案一小山,小山之南为子思墓。数百武之内,父、子、孙三墓在焉。谯周云:“孔子死后,鲁人就冢次而居者百有余家
这首诗是明代作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卷二·鲁藩烟火》。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灯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不诬也。 诗句解释: 昔者(以前) - 指的是过去的时候。 一苏州人 - 一个来自苏州的人。 自夸 - 自己夸耀。 州中灯事之盛 -
陶庵梦忆 · 卷二 · 鲁藩烟火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灯火辉煌,照亮了殿、壁、楹柱、屏、座、宫扇伞盖等各个角落。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都被巧妙地融入灯光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当放起烟火时,灯光又化作烟火中的景物,让人眼花缭乱。然而,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却能在光中、影中、烟中、火中寻找到王宫内的烟火和烟火内的王宫,闪烁变幻,令人陶醉。 殿前搭有数层木架,上面摆放着“黄蜂出窠”、“撒花盖顶”
诗句:越中无佳石,朱勔花石纲所遗,陆放翁家物也。文简竖之庭除,石后种剔牙松一株,辟咡负剑,与石意相得。 译文:越中没有好石头,是朱勔花石纲留下的,也是陆游的家产。董文简在庭院里竖立这块石头,石后种了一棵剔牙松,它的枝叶像负剑一样张开,与石头的意思相配。 关键词注释:越中,指越州(今浙江绍兴),这里指浙江省内。佳石,好的石头,指上好的石头。朱勔,宋代人,曾任“花石纲”的主管
燕子矶,我三度经过。水流湍急,船只到这里,被迅速拖拽,用铁钩拉船缆,蚂蚁一样争先恐后地爬上去。从篷窗中看到石骨棱层分明,在水边支撑抗拒,令人不喜而恐惧,不知道岸边有这样的境界。戊寅(初五)到京后,与吕吉士一起出了观音门,游览燕子矶。才知道佛地仙都,就在面前走过了。登上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神灵爽朗,须眉挺立。绕着山岭走到燕子矶上,坐在亭子里,看江水清澈,船下行如箭一般快。折向南走
这首诗描述了朱云崃教女儿们学习戏剧的场景。首先,朱云崃先教琴、琵琶、提琴、弦子、萧、管等乐器,然后教她们唱歌和跳舞。这些表演都是为了戏剧服务的,而不是专门为了戏剧。 诗中提到了郭汾阳、杨越公、王司徒的女儿们的女乐表演。这些表演在当时可能还没有出现。最后,诗中描写了西施的歌舞表演,以及五名舞者长袖缓带、弱如秋药的舞蹈表演。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女官内侍们手持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等道具
诗句解释: 1. 吴中绝技:指苏州地区非常擅长的技艺。 2. 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 陆子冈:指陆子冈这个人或者他的技艺。 - 鲍天成:指鲍天成这个人或者他的技艺。 - 周柱:指周柱这个人或者他的技艺。 - 赵良璧:指赵良璧这个人或者他的技艺。 - 朱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