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遇冲和先生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遥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译文: 冲和先生生于何代,有人说他曾在大海遨游? 三次被皇帝召见,在金殿上受到重用;一句话就被任命为银青光禄大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述了他在黄河边遇到一位老叟的故事。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 - 皤皤河滨叟:形容这位老人头发花白,形象地描绘了老人的外貌特征。 - 相遇似有耻:老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感到羞愧,可能是因为他的贫穷或地位低下。 - 辍榜聊问之:放下手中的书卷,停下来与他交谈。 - 答言尽终始:老人回答时谈到了他的一生经历,从年轻时开始,一直到九十岁依然健在。 - 一生虽贫贱
【注释】:东平路作三首:作者在东平(今属山东)任县令时写的组诗。 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 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 【赏析】:这组诗是诗人在东平做县令时的抒情之作。诗的前两句“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表现了诗人对当世权贵的不满,表达了要为国效力的决心。后两句“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则流露出对平民百姓的深切关怀,并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意愿。全诗感情真挚,意气风发
【诗句释义】 1.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注释:早晨的景色已经渐渐进入平原,宽阔的河川上又长出垂柳。 2.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注释:远远望去,可以看到曹操的墓地,它突兀地位于两座山峰之后。 3.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注释:回想当年隋朝大业年间,各路诸侯纷纷争夺天下,你争我夺。 4.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注释:那人就像闪电一般迅速超越,只身在风尘中傲然前行。 5.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 何代无秀士,高门生此才。 森然睹毛发,若见河山来。 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 白身谒明主,待诏登云台。 相逢梁宋间,与我醉蒿莱。 寒楚眇千里,雪天昼不开。 末路终离别,不能强悲哀。 男儿争富贵,劝尔莫迟回。 注释: - 何代无秀士:何代没有优秀的人物? - 高门生此才:高贵的门第培养出了这样的人才。 - 森然睹毛发:形容人的外貌英俊威武。 - 若见河山来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十三首,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 【注释】: - 独行既未惬
【注释】 1.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这首诗是诗人在黄河中游地区所作,共十三首。 2. 淇: 地名。 3. 滑台: 古地名,今河南省濮阳县。 4. 台高秋已暮: 指秋天到了,黄河边的滑台已经落日黄昏。 5. 独行既未惬: 独自行走没有达到心中的满足。 6. 怀土怅无趣: 怀念故乡而感到无聊。 7. 晋、宋: 指当时的晋和宋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的政权都曾经被外族侵占过。 8. 羌、胡: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的诗意如下: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此诗描述了诗人在黄河渡口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内心的忧愁和孤独感。 “兹川方悠邈”表达了作者对于河流的无限遐想。这里的“悠邈”一词形容河水的深远与绵延,给人以宽广无垠的感觉。接着,“云沙无前后”则描绘了黄河上游的壮观景象,云烟缭绕,泥沙弥漫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这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 茫茫浊河注:描述黄河水流浑浊,如同无尽的泥沙汇聚。 - 怀古临河滨:诗人站在河边,思考着古代的历史。 - 禹功本豁达:赞扬了大禹治水的功绩,表示河流之所以宽广,是因为大禹的功劳。 - 汉迹方因循:批评现在的治理方式过于保守,没有像大禹时期那样开拓进取。 - 坎德昔滂沱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七)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注释】: - “自淇涉黄河”:从淇水开始渡过黄河。 - “乱流”:指黄河的河水湍急且多变。 - “倚楫”:依靠船桨。 - “楚”和“汉”:古代的两个诸侯国,这里指楚汉战争。 - “崔嵬”:高耸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