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 注释:襄阳是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开元元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即公元713年至741年之间的年份;“常无名榜进士”是指没有名气却中了进士的考试;乐城令指乐城县的县令。 译文:张子容,是襄阳人,在开元元年时考中了进士。他在担任乐城县的县令时,曾经与孟浩然一同隐居在鹿门山,他们之间是生死之交,相互唱和的作品也很多。 后值乱离,流寓江表
诗句翻译 -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王勃,字子安,是太原人,王通的孙子。六岁时擅长撰写文章。 - 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在麟德初年,刘祥道推荐他,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成绩名列前茅。 - 未及冠,授朝散郎:王勃还未成年时就被朝廷授予了朝散郎的职位。 - 沛王召署府修撰:沛王召请他担任府中的修撰。 - 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当时诸王之间斗鸡
诗句:垂拱四年,举学综古今科,中第三等,考策日封进,授太子校书。 译文: 张说,字道济,洛阳人。在垂拱四年的科举考试中,他一举通过了学综古今科目的考试,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三名。在考策当天,他被直接任命为太子校书。 注释: - 垂拱四年:唐高宗年号(688-690年),这是张说参加科举考试的年份。 - 学综古今科: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科目,旨在考核应试者对古代文献和当前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唐才子传 · 李昂 李昂(755-840),唐代诗人,字公垂,长安(今属陕西)人。玄宗朝宰相李林甫之孙,曾任礼部侍郎、知制诰等职。李昂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旧唐书》称其“工诗,有《戚夫人楚舞歌》一篇,播传人口,真佳作也”。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题发挥,以咏叹戚夫人的遭遇来表达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坎坷的感叹。诗中运用典故和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富有感染力。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
唐才子传·刘希夷 才子与悲剧:诗中的悲歌 1. 诗人简介 - 基本信息:刘希夷,字廷芝,出生于颖川(今河南省汝州市)。他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文士的推崇。 - 个人经历:上元二年,刘希夷参加了郑益榜进士考试,以二十五岁的年龄成功入选,展现了其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学识深度。 2. 诗歌特色 - 文学成就:刘希夷以其独特的歌行体诗著称,多描写闺情,其词意柔美、感伤
唐才子传·陈子昂 曾劝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 柳公权评道:“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 有集十卷,今传。 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 信哉,子昂之谓欤! 注释与赏析: 1. 曾劝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 - “曾”:表示曾经,过去。 - “劝”:建议,提议。 - “兴明堂、太学”:建立明堂和太学,这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和教育学生的地方。 -
诗句逐句解析及翻译: 1. 原文: 审言,字必简,京兆人,预之远裔。咸亨元年宋守节榜进士,为隰城尉。恃高才,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坐事贬吉州司户。乃武后召还,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舞蹈谢。后令赋《欢喜诗》,称旨,授著作郎,为修文馆直学士。卒
《渡汉江》赏析 宋之问的《渡汉江》,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远谪之人归途的心理历程。此诗开篇“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便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将流放者在蛮荒之地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这种直接的情感流露,不仅表现了个人的生活状态,更折射出当时社会对政治异见者的打压与排斥。 接下来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诗句: - 百药,字重规,定州人。幼多病,祖母以"百药"名之。七岁能文。袭父德林爵。 - 会高祖招杜伏威,百药劝朝京师,中道而悔,怒,饮以石灰酒,因大利几死,既而宿病皆愈。 - 贞观中,拜中书舍人,迁太子庶子。尝侍帝,同赋《帝京篇》,手诏褒美,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 百药才行,天下推服。好奖荐后进。翰藻沉郁,诗尤所长。有集传世。 译文: 李百药,字重规,出生在定州
李峤,字巨山,赵州人。他十五岁通五经,二十岁举进士,多次升迁为监察御史。武则天时期,与凤阁鸾台平章事。后来因罪贬庐州别驾,去世。 峤富有才思,能写出优美的诗篇,人们争相传颂。唐明皇即将前往蜀地,登上花萼楼,让楼前擅长《水调》的人演奏歌曲,歌词是:“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皇帝听后非常悲伤,过了好久,回头问侍者:“是谁写的?”侍者回答说:“是故相李峤的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