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柳公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有集十卷,今传。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信哉,子昂之谓欤!
唐才子传·陈子昂
曾劝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
柳公权评道:“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
有集十卷,今传。
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
信哉,子昂之谓欤!
注释与赏析:
- 曾劝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
- “曾”:表示曾经,过去。
- “劝”:建议,提议。
- “兴明堂、太学”:建立明堂和太学,这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和教育学生的地方。
- “以调元气”:用以调整国家的元气(国家的精神面貌、治理能力等)。
- 柳公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
- “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这里引用他的评价。
- “极著述”:指写了很多作品,有深厚的学术和艺术修养。
- “克备比兴”:能够充分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思想。
- “子昂”:陈子昂的字,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 这句评价表明,在唐代文学中,陈子昂是独一无二且极具才华的人。
- 有集十卷,今传:
- “有集十卷”:指他编有文集十卷,是记录他生平思想和作品的重要文献。
- “今传”:现在仍然流传,被后人广泛传阅和研究。
- 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
- “呜呼”:古文中用于感叹的词,这里表示惋惜之情。
- “材大”:才能出众,有大才。
- “或难为用”:有的人才能很大,但难以被恰当地使用,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 象以有齿,卒焚其身:
- “象”:古代神话中的动物,此处代指人。
- “以有齿”:因为有人有才华。
- “卒焚其身”:最终因为才华过人而遭受毁灭性的后果。
- 这个比喻用来说明有些人才过大,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才华而遭到别人的嫉妒或排挤。
- 信哉,子昂之谓欤:
- 这两句话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肯定,表示这些观点确实如陈子昂所言。
- “信哉”:确实如此,非常可信。
- “子昂之谓欤”:如果陈子昂还活着的话,他应该会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