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字廷芝,颍川人。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
希夷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尝作《白头吟》,一联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叹曰:”此语谶也。石崇谓’白首同所归’,复何以异。”乃除之。又吟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遂并存之。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有集十卷及诗集四卷,今传。希夷天赋俊爽,才情如此,想其事业勋名,何所不至,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贾生悼长沙之屈,祢衡痛江夏之来,倏焉折首,无何殒命。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所较者轻,所失者重,玉迸松摧,良可惜也。况于骨肉相残者乎!
唐才子传·刘希夷 才子与悲剧:诗中的悲歌
- 诗人简介
- 基本信息:刘希夷,字廷芝,出生于颖川(今河南省汝州市)。他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文士的推崇。
- 个人经历:上元二年,刘希夷参加了郑益榜进士考试,以二十五岁的年龄成功入选,展现了其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学识深度。
- 诗歌特色
- 文学成就:刘希夷以其独特的歌行体诗著称,多描写闺情,其词意柔美、感伤,深受后世读者喜爱。他的诗作中不乏对人生无常和自然美的颂扬,如著名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 情感表达: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例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事更迭的哀叹。
- 遭遇不幸
- 政治背景:尽管刘希夷的诗才出众,但在政治斗争中却显得力不从心。他因舅父宋之问的陷害而遭受不幸,最终未能逃脱被暗杀的命运,时年未满三十。
- 命运悲剧:宋之问为了得到刘希夷的诗句,竟然使用土囊压死这位年轻的诗人。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也突显了才华横溢之人在权谋游戏中的脆弱。
- 文化影响
- 作品流传:虽然刘希夷英年早逝,但他的诗歌作品仍然被后人传诵。他的诗集《白头吟》及《代悲白头翁》等多首佳作至今被广泛引用,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 历史评价:尽管生前不得志,但刘希夷的诗歌在后世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贾谊曾感叹长沙的屈赋,祢衡痛江夏的来归,而刘希夷则在隋侯之珠与千仞之雀间的选择上展示了文人的悲剧色彩。
- 赏析
- 艺术价值:刘希夷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他对自然界和人生的感悟,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思考和感慨。
- 历史意义:刘希夷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唐代初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风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 启示与反思:通过对刘希夷故事的研究,我们可以反思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人文精神,以及如何面对权力斗争时的抉择和牺牲。
刘希夷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也是一部关于人性、命运与社会环境的深刻著作。他的生命虽短暂而坎坷,但其诗歌却跨越千年,依然感动着每一个阅读他作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