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后值乱离,流寓江表,尝送内兄李录事归故里云:”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日,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后竟弃官归旧业。
有诗集,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
注释:襄阳是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开元元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即公元713年至741年之间的年份;“常无名榜进士”是指没有名气却中了进士的考试;乐城令指乐城县的县令。
译文:张子容,是襄阳人,在开元元年时考中了进士。他在担任乐城县的县令时,曾经与孟浩然一同隐居在鹿门山,他们之间是生死之交,相互唱和的作品也很多。
后值乱离,流寓江表,尝送内兄李录事归故里云:”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日,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后竟弃官归旧业。
注释:后值乱离,表示遇到战乱;流寓江表,指漂泊到江南地区;李录事可能是张子容的内兄;“多难与君同”是说经历了许多困苦;“移家逐转蓬”意思是随处搬迁如同随风而走的蓬草;“白首相逢征战后”意味着两人在战乱之后重逢;“青春已过乱离中”是说青春已经度过动乱的时期;“杳杳看西日”意思是远望西边的太阳,形容距离遥远;“归马萧萧向北风”是说骑着马归来,伴随着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形容地域之广;“天涯此别恨无穷”是说在天涯分别后的遗憾难以消除。
后竟弃官归旧业。
注释:后竟弃官指的是后来终于辞去了官职;旧业可能是指原来的工作或者职业。
赏析:这首诗是关于张子容的生平事迹和诗作的记录。他是一位有才华的人,曾在唐朝初期担任乐城县的县令。他与诗人孟浩然有着深厚的友谊,共同度过了一段时间。然而,随着战乱的发生,他被迫离开家乡,流落到江南地区。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诗篇与孟浩然相互唱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然而,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官场生活,回归了他的故业。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高远的。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张子容的生涯经历和诗歌创作,展现了他的才华、性格和命运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