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字浩然,隐居嵩山。博学,善八分书,工诗,兼画山水树石。

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再三,不至。诏曰:”鸿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钩深诣微,确乎自高。诏书屡下,每辄辞托,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有年。虽有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谊。礼有大伦,君臣之义,不可废也。有司其赍束帛之具,重宣兹旨,想其翻然易节,副朕意焉。”鸿遂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问状,答曰:”礼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见帝。”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诏许还山。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鸿到山中,广精舍,从学者五百人。

及卒,诏赐万钱营葬。后皮日休为《七爱诗》谓:”傲大君者,必有真隐,卢征君是也。”工诗,今传甚多。

卢鸿,字浩然,是唐代一位隐居在嵩山的诗人和画家。他的生平和作品至今仍受到后人的推崇。卢鸿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追求隐逸生活的高洁情操。以下是对这首《唐才子传 · 卢鸿》的分析:

  1. 诗词赏析
  • 诗歌内容:卢鸿的诗多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作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钩深诣微”等词汇,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精湛掌握。
  • 翻译与注释:这首诗的语言虽然古朴,但对现代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翻译时应保持原文的意境和风格,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意。
  1. 历史背景
  • 开元初年的政治环境:开元初年,国家政治相对开放,皇帝对文人的才华表示尊重。但同时,社会也存在一定的等级观念,皇帝的诏令虽多次邀请卢鸿出山,但他始终以忠信自守,拒绝出仕。
  • 卢鸿的个人选择:卢鸿的选择反映了他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尽管他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而是选择了隐逸的生活。
  1. 文学价值
  • 诗歌的艺术特色:卢鸿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通过对卢鸿诗歌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书法艺术的结合:卢鸿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与他诗歌中的意境相得益彰,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卢鸿的《唐才子传 · 卢鸿》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唐代文化、艺术和政治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卢鸿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