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虚,嵩山人。姿容秀拔。九岁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十一年,徐征榜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后欲卜隐庐阜,不果。交游多山僧道侣。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当时东南高唱者数十人,声律婉态,无出其右,惟气骨不逮诸公。永明已还,端可杰立江表。善为方外之言。夫何不永,天碎国宝,有志不就,惜哉!集今传世。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慎虚,嵩山人。姿容秀拔。九岁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十一年,徐征榜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后欲卜隐庐阜,不果。交游多山僧道侣。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当时东南高唱者数十人,声律婉态,无出其右,惟气骨不逮诸公。永明已还,端可杰立江表。善为方外之言。夫何不永,天碎国宝,有志不就,惜哉!集今传世。
译文:
刘慎虚是嵩山人,容貌出众。九岁时写文章,上书被召见,被任命为童生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参加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及第,任洛阳县尉,后升为夏县县令。他性格高洁,不受世俗利益影响,喜欢在风尘中啸傲。后来想要隐居到庐州,但没有实现。他的交游大多是山中的和尚和道士。他的诗富有情感,意境深远,辞藻华丽,常常让人惊叹不已。当时东南地区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声律婉转优雅的人没有能赶得上他,但是他的气势和骨力却不如其他诗人。他在永明时期就已经非常出色了,现在仍然可以称雄于江南一带。他善于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可惜他没能永远地保持这种精神,天意弄人,国家珍贵的宝物被毁坏了,如果他能坚持自己的志向,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了。他的诗作现在已经传于世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刘慎虚的《唐才子传》。刘慎虚(公元738年-),字子羽,号嵩山人,唐朝诗人,祖籍山东曲阜,后居嵩山少林寺附近。他曾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如洛阳县尉、夏县令等。他性情高洁,不受世俗利益影响,喜欢在风尘中啸傲。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认为是当时东南地区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辞藻华丽,常常让人惊叹不已。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