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李益字君虞,唐朝诗人,其生平经历复杂且充满传奇色彩。以下为李益的详细介绍: 1. 早年背景:李益出身于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至河南郑州。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李益在769年大历四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在初任郑县尉期间表现出色,但他未能迅速获得提升,长期处于基层职位。 2. 官场经历:建中四年(783年)李益再次进入仕途,通过书判拔萃科选拔
诗句 1. 起,字仲文,吴兴人。 - 注释:诗作者的名字是起,字仲文,他是吴兴人。 2. 天宝十年李巨卿榜及第。 - 注释:在天宝十年的科举考试中,李巨卿榜上有名。 3. 少聪敏,承乡曲之誉。 - 注释:起从小就聪明伶俐,受到乡里人的称赞。 4. 初从计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哦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起遽从之,无所见矣。尝怪之。 - 注释:起初
诗名大振 李端才子风采与创作之路 1. 早年生活与求学时期 - 李端赵州人身份 - 依皎然学习禅侣之志趣 - 李端早期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2. 官场经历与转变 - 进士及第后任职情况 - 因身体原因辞官归隐 - 杭州司马职务与工作态度 3. 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 - 高雅清虚诗风形成 - 与才子间友好交流与相互影响 - 《唐才子传》中李端作品评价 4. 个人情感世界与哲学思考 -
叔向,字遗直,扶风平陵人也。有卓绝之行,登第于大历初,远振嘉名,为文物冠冕。 注释:窦叔向,字遗留正直(遗直),扶风平陵人。他有杰出的品行,在大历年间(766年)考中进士,远扬了名声,成为当时文化、文职中的领袖人物。 诗法谨严,又非常格。一流才子,多仰飙尘。 注释:他的诗歌创作严谨而规范,不同于一般的创作风格。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都仰慕他,追随他的足迹。 少与常衮同灯火,及衮相,引擢左拾遗、内供奉
诗句: ``` 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韩翃考中进士) 侯希逸素重其才,至是表佐淄青幕府(侯希逸看重韩翃的才华,任命他为淄青节度使的幕僚) 罢,闲居十年(后来辞去淄青幕府的职务,在长安闲居了十年) 及李勉在宣武(后来李德裕在宣武节度使任上),复辟之(当李德裕出任宣武节度使后,重新启用韩翃) 德宗时,制诰阙人,中书两进除目,御笔不点(唐代德宗时期,朝廷需要起草诏书
《崔峒传》 唐才子传,是唐代诗人、文学家、小说家韩愈的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唐代众多著名文人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 1. 唐才子传·崔峒:这是一篇关于唐代博陵人崔峒的生平和作品的评价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身背景、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等。同时,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评价,认为他的作品词彩炳然,意思方雅,被时人称为披沙拣金,可见其文学价值之高。最后,还提到了他的诗集一卷
曙,字文明,广平人也。 唐才子传记载: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人。他才华横溢,性格磊落,有奇特的才能。 韦皋任剑南节度使时,召他入幕府。授洛阳主簿,不久升任长林县丞。多次升迁后官至右司郎中。他与李约是挚友,性情耿直,不巴结权贵。他家没有一点积蓄,生活俭朴。他曾因病没钱买药,派自己的爱姬去卖首饰换钱,也只好流落到长沙。贬谪到江南之后,他常常交游于双林寺,内心伤感。他在《寄暕上人》一诗中写道
《唐才子传·夏侯审》的原文如下: 夏侯审,建中元年礼部侍郎令狐峘下试军谋越众科第一。释褐授校书郎,又为参军,仕终侍御史。初于华山下多买田园为别墅,水木幽閟,云烟浩渺,晚岁退居其下,讽吟颇多。今稍零落,时见一二,皆锦制也。 译文: 夏侯审,在建中元年,被任命为礼部侍郎令狐峘的下属,参加科举考试并超过了其他人的考试成绩,成为第一名。之后,他被授为校书郎,又担任了参军,最终官至侍御史。起初
方平,河南人。白皙美容仪。二十工词赋,与元鲁山交善。隐居颍阳大谷,尚高不仕。皇甫冉、李颀等相与赠答,有云:"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神意淡泊。 【注释】 ①方平:唐代诗人,姓刘名方平,河南人。②白皙:皮肤白净。③美仪:容貌秀美端庄。④工:善于。⑤元鲁山:指元稹(779—831),当时任监察御史。⑥颍阳:地名,在今河南省禹州西。⑦少姨峰:即少室山,位于洛阳东,山上有少室观。⑧斗筲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涣(Huàn),广德二年杨栖梧榜进士。 2. 本不平者,往来剽盗,善用白弩,巴賨商人苦之,称曰“白跖”。 - 本不平者:本来是怀有正义感的人。 - 往来剽盗:到处劫掠。 - 善用白弩:擅长使用白色的强弩。 - 巴賨商人苦之,称曰“白跖”:巴蜀一带的商人因为盗贼经常来而苦恼,称他为“白跖”。 3. 后自知非,折节从学,遂成名。 - 后自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