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人。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调郑县尉。同辈行稍进达,益久不升,郁郁去游燕、赵间,幽州节度刘济辟为从事,未几,又佐邠宁幕府。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每一篇就,乐工赂求之,被于雅乐,供奉天子。如《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绘画。二十三受策秩,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厉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宪宗雅闻其名,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其才,凌轹士众,有不能堪,谏官因暴其诗”不上望京楼”等句,以涉怨望,诏降职。俄复旧,除侍御史,迁礼部尚书致仕。太和初卒。
益少有僻疾,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有散灰扃户之谈,时称为”妒痴尚书李十郎”。有同姓名者,为太子庶子,皆在朝,人恐莫辨,谓君虞为”文章李益”,庶子为”门户李益”云。有集,今传。
李益字君虞,唐朝诗人,其生平经历复杂且充满传奇色彩。以下为李益的详细介绍:
- 早年背景:李益出身于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至河南郑州。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李益在769年大历四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在初任郑县尉期间表现出色,但他未能迅速获得提升,长期处于基层职位。
- 官场经历:建中四年(783年)李益再次进入仕途,通过书判拔萃科选拔,最终在同年获得了晋升,但随后不久又被降职。这一起伏表明了他在官场上的不顺利和内心的不满。
- 创作才华:尽管李益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但他并未放弃文学创作。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和传颂,尤其是在《征人》、《早行》等篇章中表现尤为突出,甚至被乐工所青睐,并用于雅乐之中供皇帝演奏。
- 艺术成就:李益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涵盖了其他文学形式如词藻,与同时代的宗人贺相埒。他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使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 个人生活:李益在私生活中也颇为多情,有传言称他因情感问题而多次郁郁不得志。此外,他还因为某些原因被贬官,甚至一度失去官职。这些经历反映了李益复杂的人格特质和曲折的人生道路。
李益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挑战。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历经坎坷的政治家。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