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酒泉人,黄须美丈夫也。盛时携琴剑来长官,谒当道,气度豪爽。工乐府诗篇,宫女梨园,皆写于声律。玄宗亦知名,尝叹美之。所出入皆王侯贵主之宅,从游与宴,虽骏马苍头如其己有。观服玩之光,令人归欲烧物,怜才乃能如是也。后遭天宝乱离,飘蓬江表。至大历间,年已七十余,龙钟衰老,谈及开元繁盛,流涕无从。往来两京,故侯馆谷空,咸阳一布衣耳。于时文士愿与论交。李端逢之,赠诗云:”声名常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又云:”同时献赋人皆尽,共壁题诗君独在。”后卒杜陵山中。文章不得见矣。

诗句:

  1. 唐才子传·康洽
  2. 酒泉人,黄须美丈夫也
  3. 盛时携琴剑来长官,谒当道,气度豪爽
  4. 工乐府诗篇,宫女梨园,皆写于声律
  5. 玄宗亦知名,尝叹美之
  6. 所出入皆王侯贵主之宅,从游与宴,虽骏马苍头如其己有
  7. 观服玩之光,令人归欲烧物,怜才乃能如是也
  8. 后遭天宝乱离,飘蓬江表
  9. 至大历间,年已七十余,龙钟衰老
  10. 谈及开元繁盛,流涕无从
  11. 李端逢之,赠诗云:”声名常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又云:”同时献赋人皆尽,共壁题诗君独在。”
  12. 后卒杜陵山中,文章不得见矣

译文:
康洽是酒泉人,拥有美丽的胡须和英俊的外貌。在他的鼎盛时期,他带着琴和宝剑来到长官那里,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气概。康洽擅长创作乐府诗篇,他的作品被描绘在宫廷和梨园里。唐玄宗对康洽也非常了解,曾经称赞他的才华。康洽经常出入于王侯贵族的宅邸,与他们交往和宴请,就像自己拥有一样。当他看到华丽的服饰和珍贵的物品时,他会让人焚烧这些东西,因为他非常珍视自己的才华。后来,在天宝年间发生了动乱,康洽漂泊到江南。直到大历年间,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变得体弱多病。当他谈论到开元时期的繁荣时,他不禁哭泣。李端遇到他时,送给他一首诗:“声名常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又写道:“同时献赋人皆尽,共壁题诗君独在。”之后,康洽最终在杜陵山中去世,他的文章也因此而无法再见到了。

注释:

  1. 康洽:唐朝文人
  2. 酒泉人,黄须美丈夫也:描述康洽的外貌和身份
  3. 盛时携琴剑来长官,谒当道,气度豪爽:形容康洽在盛世时的风采和气质
  4. 工乐府诗篇,宫女梨园,皆写于声律:表示康洽擅长乐府诗,并且他的诗作被刻在了宫廷和梨园里
  5. 玄宗亦知名,尝叹美之:表明唐玄宗对康洽的才华非常了解并赞赏他的诗歌
  6. 所出入皆王侯贵主之宅,从游与宴:描述了康洽经常出入于王侯贵族的宅邸,并与他们交流和宴请
  7. 观服玩之光,令人归欲烧物:形容康洽的才华让其他的人嫉妒到了极点,以至于想要烧毁他的衣物以表达对他的崇拜
  8. 后遭天宝乱离,飘蓬江表:指康洽在天宝年间遭遇动荡,四处漂泊
  9. 至大历间,年已七十余,龙钟衰老:表明康洽已经到了七十多岁,身体已经衰老
  10. 谈及开元繁盛,流涕无从:康洽回忆起开元时期的繁盛景象时,不禁泪流满面
  11. 李端逢之,赠诗云:”声名常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又云:”同时献赋人皆尽,共壁题诗君独在。”:李端遇到了康洽,赠给他两首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
  12. 后卒杜陵山中,文章不得见矣:最后康洽在杜陵山中去世,他的文章因此而无法再见到

赏析:
这首诗是《唐才子传》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康洽的生平和他与其他文人的交流互动。康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盛世时期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声誉。他的诗歌被刻在了宫廷和梨园里,成为了那个时代文化的象征。康洽的才华让他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敬仰。然而,随着动乱的发生,他也经历了流亡的生活。尽管生活困难,但康洽仍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的诗歌作品因此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了后人研究唐代文学的珍贵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