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龟龄,诏改之。十六擢明经,尝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以亲丧辞去,不复仕。居江湖,性迈不束,自称"烟波钓徒"。撰《玄真子》二卷,又为号焉。 译文: 志和,字子同,是婺州人。最初名叫龟龄,后来被更改。十六岁考取明经科,曾向肃宗献策,被特别赏识并重视,被命令在翰林院等待诏令。因为父亲的丧事而辞职,不再做官。他居住在江湖,性情高傲不受拘束,自称为“烟波钓徒”
诗句解析: 1. “中孚,楚州人”:吉中孚,楚州人。这里指的是作者吉中孚的基本信息,表明他是楚州的人士。 2. “居鄱阳最久”:在鄱阳居住的时间最长。这可能暗示了吉中孚在鄱阳有深厚的生活或工作经验。 3. “初为道士,山阿寂寥”:最初是做道士,隐居山林,非常寂寞。这反映了吉中孚早期的生活态度和选择。 4. “后还俗”:后来返回了俗世,即从道士转为普通人
【注释】 潞洲:地名,指潞州。 晋卿:即李晋卿,字廷实,唐代宰相。 东平:地名,在今山东汶上县南。 兵部员外:官名,负责掌管武备。 驾部员外:官名,负责掌管车马、驿传等事。 都官郎中:官名,唐时为御史中丞之佐官,掌纠察刑狱,兼主度支钱谷。 【赏析】 这首诗是《唐才子传》中的一篇。作者是苗发,他是潞州人,是李晋卿的长子。他曾任东平令,后被授于兵部员外郎,再迁为驾部员外郎,最后仕至都官郎中
卢纶,字允言,河中人。避天宝乱,来客鄱阳。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元载素赏重,取其文进之,补阌乡尉。累迁检校户部郎中,监察御史。称疾去。浑瑊镇河中,就家礼起为元帅判官。 - 诗句: 1. "卢纶" —— 这是诗人的名字; 2. "河中人" —— 说明诗人的籍贯; 3. "避天宝乱" — 描述了诗人因战乱离开故乡; 4. "来客鄱阳" — 表明诗人后来到了鄱阳这个地方; 5. "大历初" —
【注释】: 宝应二年:指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洪源榜进士:指唐代科举考试,由朝廷特设的“洪选科”,是选拔文采出众者入仕的科目。古之奇:即李绅,字公垂,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之一。莫逆之交:意为情意深厚,永不分离的朋友。括图书使:即括图书使,唐玄宗时设置的官员,负责搜集天下图书。江淮:泛指长江下游地区。左拾遗:官名,唐朝中央官署名,负责起草皇帝诏书,并参与封驳审议。 【赏析】:
```plain 朱湾,字巨川,号沧洲子。唐代大历时期的隐士,性情浪漫,热爱琴酒生活,不慕名利,隐居不仕。他性格率直贞洁,淡泊名利,在云山和山水间自在逍遥,远离尘世的拘束。尽管州郡长官多次征聘,但朱湾不为所动,以高尚的品德和清逸的生活态度闻名于世。 译文: 朱湾,字巨川,号称沧洲子。他是唐代大历年间的一位隐士,性情浪漫,喜爱琴酒生活,不慕名利,过着隐居的生活。他性格率真且忠诚正直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年中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旧,情谊深厚,早振词名。 译文:张继,字懿孙,是襄州人。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他与皇甫冉有年少时的交情,情谊深厚,早振词名。 注释:张继(703-76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代宗朝曾任司勋员外郎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
诗句释义: 1. 灵彻上人:姓汤氏,字澄源,会稽人。自童子辞父兄入净,戒行果洁。方便读书,便觉勤苦,授诗法于严维,遂藉藉有声。 2. 贞元中西游京师:在贞元年间,灵彻上人西游京师,名振辇下。他以才华和学识赢得了当时人们的赞誉。 3. 缁流疾之:由于他的名声和才华,佛教界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于是开始对他进行诬奏。 4. 徙汀洲:在受到诬奏后,他被诬奏得罪,被流放至汀洲。 5.
顾况,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鉴赏家。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个人简介: - 原名顾逋翁,字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号悲翁。 - 出身于苏州海盐横山(今浙江海宁)。 - 曾历任韩晋公幕府判官,并在德宗时期被召为秘书郎。 - 晚年隐居茅山,并创作了大量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文学成就: - 顾况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