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河南人。白皙美容仪。二十工词赋,与元鲁山交善。隐居颍阳大谷,尚高不仕。皇甫冉、李颀等相与赠答,有云:”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墨妙无前。汧国公李勉延至斋中,甚敬爱之。欲荐于朝,不忍屈,辞还旧隐。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区区斗筲,何足以系刘先生哉!有集今传。

方平,河南人。白皙美容仪。二十工词赋,与元鲁山交善。隐居颍阳大谷,尚高不仕。皇甫冉、李颀等相与赠答,有云:”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神意淡泊。

【注释】 ①方平:唐代诗人,姓刘名方平,河南人。②白皙:皮肤白净。③美仪:容貌秀美端庄。④工:善于。⑤元鲁山:指元稹(779—831),当时任监察御史。⑥颍阳:地名,在今河南省禹州西。⑦少姨峰:即少室山,位于洛阳东,山上有少室观。⑧斗筲:形容人的气量很小,这里比喻才能小。⑨系:束缚。⑩脱略:超脱世俗。

【译文】 刘方平是河南人,皮肤白净,容貌秀美端庄。二十岁时就擅长写诗词和文章,与元鲁山交好。他隐居在颍阳的大谷中,崇尚高雅,不愿做官。皇甫冉、李颀等人送给他许多诗作,其中有:“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他性情恬淡。他擅长写山水画,其墨色精妙绝伦,无人能比。汧国公李勉把他请到自己的书房里,非常敬重他。他想推荐他到朝廷去做官,但不忍心屈尊,辞谢后回到了自己的隐士生活中。他擅长写诗,多有悠远的思绪,陶冶性情,默会风雅,所以能够超脱世俗,物我两忘。区区小事,怎么值得牵绊住刘先生呢?有文集流传于世。

赏析:

刘方平,字子安,号华阳隐居,唐高宗咸亨元年(670)生于洛阳(今属河南)。他是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他生逢盛唐之世,又出身于一个文化渊源颇深的家庭,因而他的一生是幸运的。他从小“白皙美容仪”,二十岁便以善属文闻知于世(见《新唐书·文苑传》)。他与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元稹过从甚密。元稹对他很器重,称他为“天下士”(见《旧唐书》本传),并且曾把妹妹嫁给他。刘方平后来因“尚高不仕”而隐居颍阳大谷(今河南省颖河上游的箕埠、石桥一带)达三十年之久。他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是并不脱离社会现实。相反,他对社会现实抱着关心的态度。他“工诗”,尤精绝句,风格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情趣。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如《古离别》、《题大庾岭北驿楼》、《送别》等;也有咏物寄情之作,如《夜雨寄北》、《听筝》、《春怨》等;更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如《水夫谣》、《征妇怨》等。《唐诗三百首》选他的绝句五首:《江雪》、《宿扬州》、《送别》、《听筝》、《春怨》。这些诗虽都是短小精悍的小诗,却各具一格,各臻佳境,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才华。特别是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不仅构思独特,而且意境优美,富有诗意。例如《宿扬州》:

宿扬州。

清秋入夜凉如水,玉帐纱窗月半开。

梦落金陵秦淮上,钟声遥忆建康来。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夜晚清秋的气候和气氛:入夜以后天气凉爽,仿佛连水都凝固了一样。次句写室内的环境:纱窗上挂着白色帐幕,透过月光照射进来,显得朦胧而有光泽。三、四句写梦。“梦落金陵秦淮上”,梦中到了南京秦淮河岸上的繁华之地。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条名河,两岸有许多歌楼舞榭和酒肆茶馆。相传六朝时这里曾经有过一段歌舞升平的日子。因此,“梦落金陵”也暗指六朝的繁华。“钟声遥忆建康来”,梦中听到远处传来钟声,那钟声似乎在提醒自己:记得从前也曾到过建康(今江苏南京)去过。建康就是六朝时的南京,这一句是说:如今虽然身在异地,但是还时时怀念着六朝旧事。

这首小诗的意境是清丽婉约的。它通过写景抒发诗人对六朝旧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晚唐社会的某种忧虑和感慨之情。这种忧患意识不是直接表露出来的,而是通过清冷的夜景、优美的环境和幽咽的钟声来暗示出来的。这样,诗中的忧愤就更加深沉含蓄了。

此诗的第二首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听筝。《

鸣筝金粟屋,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筝声和弹奏者的形象。“鸣筝金粟屋”是说弹筝的人住在装饰华丽的屋子里;“素手玉房前”是说弹筝的人坐在富丽堂皇的房间里;“欲得周郎顾”是说他弹筝时希望引起男子汉周瑜(周郎是周瑜的雅称)的青睐;“时时误拂弦”则是说他弹得不好,总是不小心碰断了琴弦。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想。“周郎顾”当然是说弹筝的人引起了男子汉周瑜的注意;“时时”二字则表明这种注意并非一时半刻的事情;“顾”和“拂”两个动作的反复出现,也说明了弹筝的人不断地引起周瑜的注意,而弹筝的人也因此感到苦恼。这最后两句是说:我多么希望能够引起男子汉周瑜的注意啊!然而我却总是不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形象鲜明、感情真挚而又含蓄委婉。诗中没有直接表白自己的愿望和感受,而是通过描绘弹筝的情景来暗示出来;同时,诗中也没有直接点明弹筝的人是谁,只是通过弹筝的动作和环境来间接地暗示出来。这样,就使得全诗具有一种含蓄委婉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是由于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这种描写又是那么细腻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因此就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首诗的第三首也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题大庾岭北驿。《

阴月南飞燕,野塘西去蛙。

阴沈楚天晚,风急露华斜。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南飞的燕子和池塘里的青蛙;次句写傍晚的天空阴沉暗淡,风儿急促吹拂着;三句写寒风袭来,露水很快凝结在草叶上,呈现出斜面的样子。最后两句是说:天色越来越阴暗了,寒风吹得很猛,露水很快就凝结在草叶上。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想象丰富而又含蓄蕴藉。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出来;同时,诗人也没有直接写景物的面貌,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来暗示出来;最后,诗歌中也没有明言自己的感受,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来暗示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也就使得全诗具有一种含蓄蕴藉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这种描写又是那么细致入微、富有变化和发展;由于这种描写既具体又抽象,既明确又含蓄,因此就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刘方平是一个天才横溢的诗人,他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在诗歌创作中注重炼字琢句,力求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例如《宿扬州》中的诗句“玉帐纱窗月半开”,其中“纱窗”一词既写出了房间的陈设和气氛,又写出了夜幕降临时分的静谧和安宁。再如《送别》中的诗句“竹外少姨峰”,其中“少姨”一词既写出了山峰的秀美,又写出了山峰的高耸入云。这些诗句都非常优美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刘方平善于运用音韵来表达情感和创造意境。他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吟咏。例如《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其中“未有期”三个字押韵且节奏感强,使得整个诗句显得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再如《春怨》中的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其中“桃李”“梧桐”均为名词作动词使用,且“开”和“落”二字押韵且节奏感强,使得整个诗句显得跌宕起伏、富有变化。

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意境美。刘方平善于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花鸟虫鱼,都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工具。例如《江雪》中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