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字正文,越州人。初,隐居桐庐,慕子陵之高风。至德二年,江淮选补使侍郎崔涣下,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以家贫亲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严中丞节度河南,辟佐幕府。迁余姚令。仕终右补阙。维少无宦情,怀家山之乐。以儒素从升斗之禄,聊代耕耳。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锻炼铿锵,庶少遗恨。一时名辈,孰匪金兰。诗集一卷,今传。
严维,字正文,越州人。起初隐居在桐庐,仰慕子陵的高洁风骨。至德二年,江淮选拔官吏时被选为侍郎崔涣的下属,因文采华丽而考中进士,因家境贫寒年老,未能远离家乡,被任命为诸暨县尉,当时已经四十多岁,后来历任秘书郎等职。严中丞节度河南后,召他辅佐幕府。升任余姚令。最后官至右补阙。严维年轻时没有做官的欲望,怀念着家乡的山水之乐。以儒生之身份从微薄俸禄中换取生活所需,聊且代耕而已。诗情雅致庄重,继承魏晋之风骨,语言铿锵有力,希望能减少遗憾。当时名流学者,谁不是他的挚友。诗集一卷,现已流传下来。
注释:
- 严维,字正文,越州人:严维,名正文,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
- 初,隐居桐庐:起初,他在桐庐隐居。
- 慕子陵之高风:仰慕子陵的高洁风范。子陵,即严光,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曾隐居于富春江边的桐庐。
-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宗室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史称“至德”。
- 江淮选补使侍郎崔涣下:江淮地区的官员选拔工作由选补使侍郎崔涣负责。
- 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凭借华丽的辞藻和出色的才艺考中了进士。
- 以家贫亲老,不能远离:因家境贫寒,父母年迈,无法远离家乡。
- 授诸暨尉:被任命为诸暨县尉。
- 授诸暨尉,时已四十余:被任命为诸暨县尉时,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 后历秘书郎:后来历任秘书郎等职务。
- 严中丞节度河南:严中丞在河南节度政务。
- 辟佐幕府:招揽贤才辅助幕府。
- 迁余姚令:升任余姚县令。
- 仕终右补阙:官至右补阙。
- 维少无宦情,怀家山之乐:严维年轻时没有做官的情趣,怀念家乡山水之乐。
- 以儒素从升斗之禄:以儒家学问作为谋生的资本。
- 聊代耕耳:暂且代替耕地而已。
- 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诗情雅致庄重,继承了魏晋时期的风骨。
- 锻炼铿锵,庶少遗恨:努力锤炼诗歌内容,希望减少遗憾。
- 一时名辈,孰匪金兰:当时的名流学者,谁不是与他结为好友?
- 诗集一卷,今传:有诗集一卷传世。
赏析:
严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这首诗是严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自己的隐居生活、仕途经历以及与友人的交往,展示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全诗风格雅正,语言精炼,富有诗意。通过对严维生平事迹的记述和对其诗歌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