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
【注释】 1.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2. 第五本:指《西厢记》中的第五出。 3. 第二折:指的是《西厢记》中“张君瑞闹道场”的一段剧情。 4. 我比游荡轻薄子(liǎo):我不像那些不专一、轻浮的人。 5. 轻夫妇的琴瑟(qin shè):轻视夫妇之间的和谐。 6. 拆鸾凤的雄雌:拆散鸾鸟和凤凰的配对,比喻破坏美满的夫妇关系。 7. 黄犬音(yùn):指驿使的黄狗。 8.
【越调][斗鹌鹑]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至如你官上加官,也不合亲上做亲。又不曾执羔雁邀媒,献币帛问肯。恰洗了尘,便待要过门;枉腌了他金屋银屏,枉污了他锦衾绣裀。 [紫花儿序]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枉村了他殢雨尤云。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君瑞是君子清贤,郑恒是小人浊民。 [净云]贼来怎地他一个人退得?都是胡说![红云]我对你说。
【小桃红】洛阳才子善属文,火急修书信。白马将军到时分,灭了烟尘。夫人小姐都心顺,则为他“威而不猛”,“言而有信”,因此上“不敢慢于人”。 【注释】洛阳:古地名,指张生的故乡。才子:才华出众的人。属文:写文章。书信:书信。灭烟尘:消灭战争的硝烟和战乱。威而不猛:有威严却不凶猛。言而有信:说的话有信服力。不敢慢于人:不轻视别人。 【金蕉叶】他凭着讲性理齐论鲁论,作词赋韩文柳文,识道理为人敬人
【注释】 - 第五本:指《西厢记》第五本,是剧本的第五个剧本。 - 第三折:指的是《西厢记》中“张君瑞赶崔莺莺”的故事,这是该剧本的第三个情节。 - 郑恒: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 郑夫人:郑恒的妻子,剧中的重要人物。 - 红娘:剧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 河中府:地名,在今天的中国河南省境内。 - 孙飞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是唐朝末年的军阀,曾一度攻占博陵(今河北蠡县),并打算将当地百姓掳走
诗句: - 冷清清客店儿,风淅淅雨丝丝,雨儿零,风儿细,梦回时,多少伤心事。 - 四肢不能动止,急切里盼不到蒲东寺。小夫人须是你见时,别有甚闲传示?我是个浪子官人,风流学士,怎肯去带残花折旧枝。自从到此,甚的是闲街市。 - 少甚宰相人家,招婿的娇姿。其间或有个人儿似尔,那里取那温柔,这般才思?想莺莺意儿,怎不教人梦想眠思? - 琴童,将这衣裳东西收拾好者。 - 则在书房中倾倒个藤箱子
西厢记 · 第四本 · 第三折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诗句释义: 1. 早是我只因他去减了风流,不争你寄得书来又与我添些儿证候。 - 关键词:早、只因、减了、风流、不争、书来、添了些儿证候。 - 注释:这里的“早”可能指的是时间上的“早就”。"只因"表示由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减了”意味着失去了或减少。 “不争”表示不愿意争辩或争执。 “书来”是指书信的到来。 "添些儿证候"可能指增添了些许情感的证明或证据。 - 赏析
【诗句】 西厢记 · 第五本 · 第二折 [末云]“画虎未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始惊人。”本是举过便除,奉圣旨着翰林院编修国史。他每那知我的心,甚么文章做得成。使琴童递佳音,不见回来。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早间太医着人来看视,下药去了。我这病卢扁也医不得。自离了小姐,无一日心闲也呵! [中吕][粉蝶儿]从到京师,思量心旦夕如是,向心头横躺着俺那莺儿。请医师,看诊罢,一星星说是
【西厢记 · 第五本 · 第一折】诗句释义: 1. “自张生去京师,不觉半年,杳无音信。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 - 注释: “自从张生离开京城以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半年,没有他的音信。这段时间来,我心神不宁,梳妆镜台懒得拿起,身体也消瘦,茜衣裙子宽松了,真是烦恼啊。” - 赏析: 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张生而产生的焦虑与不安。张生的缺席让她感到孤独和失落。
诗句: 1. 裙染榴花,睡损胭脂皱;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 2. 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3. 奉相公言语,特将书来与小姐。 4. 恰才前厅上见了夫人,夫人好生欢喜。 5. 姐姐正烦恼哩,你自来?和哥哥来? 6. 琴童在门首,见了夫人了,使他进来见姐姐,姐夫有书。 7. 惭愧,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 8. 琴童,你几时离京师? 9. 离京一月多,我来时哥哥去吃游街棍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