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做此题时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物、地名、官名、字、号等;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古诗词的常见术语,如“赋”“兴”,如词牌名“正宫”“端正好”等,还要注意诗中人称的转换,如第一句中的“你”应为“她”;还要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如本题的韵脚是“迟”“移”“晖”,“丝”“骑”“题”等;另外要熟悉一些著名的诗词作品,如《西厢记》。 【答案】
【诗句】 西厢记 · 第四本 · 第四折 [末引仆骑马上开]离了蒲东早三十里也。兀的前面是草桥,店里宿一宵,明日赶早行。这马百般儿不肯走。行色一鞭催去马,羁愁万斛引新诗。 [双调][新水令]望蒲东萧寺暮云遮,惨离情半林黄叶。马迟人意懒,风急雁行斜。离恨重叠,破题儿第一夜。 想着昨日受用,谁知今日凄凉? [步步娇]昨夜个翠被香浓熏兰麝,欹珊枕把身躯儿趄。脸儿厮揾者,仔细端详,可憎的别。铺云鬓玉梳斜
【注释】 西厢记 · 第四本 · 第一折:普救寺老夫人,请张生、莺莺在后花园游玩。 第四本 · 第四折:张生和红娘在后花园游玩,遇见了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 [外净一行扮卒子上叫云]恰才见一女子渡河,不知那里去了?打起火把者。分明见他走在这店中去也,将出来!将出来![末云]却怎了?[旦云]你近后,我自开门对他说。 【译文】 [外净一行扮卒子上叫云]刚才看见一个女子过河,不知她到什么地方去了
【注释】: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讲述了张生(字君瑞)与崔莺莺(字莺儿)的爱情故事。全曲共四折,此为第三折。此折写崔莺莺向张生告别的场景及对离别的感伤,表达了崔莺莺对张生深情的眷恋以及对他的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句: 1.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2.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诗句】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译文】 西风吹过,黄叶飘飞,染红了寒烟中的枯草。在酒席上斜靠着坐下
诗句解析 [紫花儿序] 老夫人猜那穷酸做了新婿,小姐做了娇妻,这小贱人做了牵头。俺小姐这些时春山低翠,秋水凝眸,别样的都休,试把你裙带儿拴,纽门儿扣,比着你旧时肥瘦,出落得精神,别样的风流。 - 注释: - “紫花儿序”:一种曲调名,通常用于表达深情和婉约的情感。 - “新婿”:指新郎。 - “娇妻”:美丽的妻子。 - “牵头”:此处可能指的是在某种关系中处于主导或控制地位的人。 -
【诗句】 1. 西厢记 · 第四本 · 第二折 2. 莺莺,我怎生抬举你来,今日做这等的勾当;则是我的孽障,待怨谁的是!我待经官来,辱没了你父亲,这等不是俺相国人家的勾当。罢罢罢!谁似俺养女的不长进!红娘,书房里唤将那禽兽来![红唤末科][末云]小娘子唤小生做甚么?[红云]你的事发了也,如今夫人唤你来,将小姐配与你哩。小姐先招了也,你过去。[末云]小生徨恐,如何见老夫人?当初在谁在老夫人行说来
【译文】 红云:夫人已经离开一会儿了,姐姐,我们快走吧! 旦唱: [收尾]四周的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人间的烦恼填满心胸,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末云:仆人快些赶路吧,早些寻找一个住宿的地方。眼泪像流水般快速流出,愁思就像野云随风飘逝。 【注释】 - 四围山色中:四周的山色中,指的是诗人站在山间,四周的山环绕着他。 - 一鞭残照里:一鞭残照里,指的是太阳即将落下,诗人在马背上挥鞭前行。 -
诗句释义: 1. 相思,思念。一笔勾,一笔勾销。展放从前,展开以前的事。眉儿皱,眉头皱起。美爱幽欢,美好的爱情欢乐。头,指心。 2. 你,张生。觑,看。这般可喜,如此可爱的姑娘。也要人消受,值得人去享受或拥有。 3. 明日收拾行装,明日准备行李和装备。安排果酒,准备果酒来送行。长老,长者或尊者。一起,一同或一起。十里长亭,古代用来饯别的场所,这里指送别的地方。到,到达。 4. 寄语西河堤畔柳
诗句翻译: 年少时轻易的离别,感情薄如纸容易被抛弃。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译文: 年少时轻易的离别,感情薄如纸容易被抛弃。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注释: 1. 年少时轻易的离别:年轻时就轻易地和别人别离。 2. 感情薄如纸容易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