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花]早是我只因他去减了风流,不争你寄得书来又与我添些儿证候。说来的话儿不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

[旦开书看科]

[醋葫芦]我这里开时和泪开,他那里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寄来的书泪点儿兀自有。我将这新痕把旧痕湮透。正是一重愁翻做两重愁。

[旦念书科]“张珙百拜奉启芳卿可人妆次:自暮秋拜违,倏尔半载。上赖祖宗之荫,下托贤妻之德,举中甲第。即日于招贤馆寄迹,以伺圣旨御笔除授。惟恐夫人与贤妻忧念,特令琴童奉书驰报,庶几免虑。小生身虽遥而心常迩矣,恨不得鹣鹣比翼,邛邛并躯。重功名而薄恩爱者,诚有浅见贪饕之罪。他日面会,自当请谢不备。后成一绝,以奉清照:玉京仙府探花郎,寄语蒲东窈窕娘,指日拜恩衣昼锦,定须休作倚门妆。”

诗句释义:

  1. 早是我只因他去减了风流,不争你寄得书来又与我添些儿证候。
  • 关键词:早、只因、减了、风流、不争、书来、添了些儿证候。
  • 注释:这里的“早”可能指的是时间上的“早就”。”只因”表示由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减了”意味着失去了或减少。 “不争”表示不愿意争辩或争执。 “书来”是指书信的到来。 “添些儿证候”可能指增添了些许情感的证明或证据。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因对方的离去而感到情感上的失落与遗憾。
  1. 说来的话儿不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
  • 关键词:说来、话儿、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
  • 注释:”说来”可能指说话或谈论的意思,但这里似乎含有一种难以启齿的感觉。”话儿不应口”表示话语不顺畅或无法表达清楚。”无语”即沉默不语。 “低头”可能是沉思或难过的样子。 “书在手”表明手中拿着书信。 “泪凝眸”形象地描述了泪水在眼中凝固的情景。
  • 赏析:此处描绘了诗人因为思念对方而感到无言以对,只能通过手中的书信寄托自己的情感,并含着泪水凝望远方的情境。
  1. 我这里开时和泪开,他那里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寄来的书泪点儿兀自有。我将这新痕把旧痕湮透。
  • 关键词:我这里、开、和泪开、他那里、修、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寄来的、泪点、兀自有、我、这、这新痕、旧痕、湮透。
  • 注释:这里的“我这里开时”和“他那里修时”可能分别指的是自己和对方写信的情景。“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形容写信时的紧张与不安,担心文字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感情。”寄来的书泪点儿兀自有”说明收到对方来信后,自己的眼泪不禁流下。”我将这新痕把旧痕湮透”形象地描绘了将新旧痕迹融合在一起的情景。
  •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在书写和阅读过程中内心的矛盾与波动,以及对过去记忆的怀念。
  1. 正是一重愁翻做两重愁。
  • 关键词:正是、一重愁、翻做、两重愁。
  • 注释:“正是”表示正是如此。 “一重愁”可能指原有的一个忧愁。 “翻做”意为变成了或转化为。 “两重愁”则指由原本的一个转变为两个。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的情感时感到的困扰,一方面有深深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忧虑。

译文:
早是因为你去减少了我的风流,不巧的是你又给我添了许多情愫。说这话的时候我说不出口,只好默默低头,手中握着书信,眼角含着泪水。

[旦开书看科]

[醋葫芦]我自己打开信时是带着泪水的,而他那里写时也是带着泪水的,恐怕笔尖上早已沾满了泪珠,还未等写完眼泪就流淌下来。我把新的泪痕掩盖住旧的泪痕。这双重的愁绪让我感到更加沉重。

[旦念书科]张珙百拜奉启芳卿可人妆次:自暮秋拜违,倏尔半载。上赖祖宗之荫,下托贤妻之德,举中甲第。即日于招贤馆寄迹,以伺圣旨御笔除授。惟恐夫人与贤妻忧念,特令琴童奉书驰报,庶几免虑。小生身虽遥而心常迩矣,恨不得鹣鹣比翼,邛邛并躯。重功名而薄恩爱者,诚有浅见贪饕之罪。他日面会,自当请谢不备。后成一绝,以奉清照:玉京仙府探花郎,寄语蒲东窈窕娘,指日拜恩衣昼锦,定须休作倚门妆。”

— 这首诗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汤潜庵)的作品《牡丹亭》,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