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清
塞上秋雁来红。 塞上,指的是北方边境的塞外之地,这里指代了边关。秋天来临,塞外的鸿雁开始南飞,而这里的“红”可能暗指鸿雁的羽毛呈现出红色,也可能指塞外秋天的颜色。 社中课题恼人最是西风,断肠听尽归鸿。 社日,即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社日,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课题”在这里可能是指祭祀的仪式或者题目。“西风”,指的是秋季的风,它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冬天的来临,给人带来了凉意和萧瑟之感,让人感到心绪不宁。
牵牛:即织女,神话中织云为衣的仙女。 丝丝柔蔓,层层密叶,绿锁柴门小院:描绘了春天里,织女的家门前绿藤缠绕的景象。 朦胧残月挂林稍,早已是、牵牛开满:描述了夜晚时分,残月挂在树林之中,而织女已经开始在星空下纺织的情景。 一天凉露,半篱疏影,缥缈银河斜转:描写了清晨时分,清凉的露水覆盖在篱笆上,银河从天边斜射下来。 枉将名字列天星,任织女、相思不管:表达了诗人对天上的星星和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感慨
【注释】 金风玉露:秋风如黄金,秋雨似玉珠。相逢曲:即《金缕曲》,词牌名。中秋后一日:指中秋之后一天的傍晚。同云林、湘佩、家霞仙雨中游八宝山:作者与同云林、湘佩、家霞等在八月十五日游赏八宝山的情景。晚晴:天已黄昏。次韵:依着原韵写作。寒烟络树:形容秋天树木上的枝叶繁茂,像烟雾一样笼罩在树上。凉风吹面:凉爽的风迎面吹来。云外尖峰屏列: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好像屏风一般排列在那里。相期不负雨中游
十月十日,屏山姊月下使苍头遥糠一袋以饲猪,遂成小令申谢 注释: - 屏山姊妹: 指作者的妹妹。 - 月下: 在月光下。 - 苍头: 仆人。 - 糠: 谷物加工后剩下的壳。 - 豚: 小猪。 - 申谢: 感谢。 译文: 十月的一天,屏山的姐姐让仆人在月光下给猪准备了一袋糠来喂养,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词来表达我的感谢之情。 风起又黄昏。鸦栖静不喧。拍幽窗、霜叶翻翻。把卷挑灯人未睡,酌杯酒、悄无言。
【解析】 “满城风雨近重阳”意思是:京城里,秋风秋雨,正是重阳节。 “昨夜见微霜”意思是:昨晚上见到霜了。 “含苞细认玲珑叶”意思是:含着花苞,细细辨认这娇小玲珑的菊花叶。 “出水芙蓉玉扇”意思是:像出水芙蓉,又似玉制的扇子。 “落红万点霓裳”意思是:落英点点,如同穿着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 “萧条古寺积寒芳”意思是:萧索寂静的古老寺院里,积聚了阵阵寒香。 “不论价低昂”意思是:不在乎价钱高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于爱情的深深眷恋,她既希望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又害怕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会带走一切美好的东西。 注释: - 黛:指女子的眉毛。 - 鬟松:形容女子的头发松散。 - 销风静月:形容夜晚的宁静美丽。 - 更添一倍新愁也:形容女子的心情更加沉重。 - 拍遍栏干:形容女子在栏杆上拍手。 - 待安排处费安排:意思是女子在等待爱情到来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排。 - 旁人错解成闲话
【注释】 金缕:指金缕衣。芸台:原指东汉末年王允,后以指宰相。相国:宰相的尊称。宋本赵氏《金石录》:即赵明诚编著的《金石录》。芸囊:书袋。纸光如砑(yà):指纸张光洁。易安:李清照的号。夏鼎:商朝的鼎。夏禹铸鼎于阳城,故称。商彝:商朝的彝鼎。太息:叹息。兵荒:战争动乱。零落散:散失、散落。残编:残缺不全的书籍。前人物:前代的人物。后人保:后代人要保护。 【赏析】 上片首两句点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学生在把握全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作答。“茶瓶儿病中谢闺友赠茶”是第一句,点出送茶的时间与原因;“病里闲愁如织”是第二句,写自己病中闲愁如丝如缕,难以排遣;“落花残、小庭人寂”是第三句,点出自己孤独凄凉的处境;“倦梳慵裹浑无力”是第四句,写自己懒得梳理头发,无心打扮,显得十分疲倦;“恰寄到、雨前新叶”是第五句
水调歌头·中秋独酌,用东坡韵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 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独自一人饮酒赏月时所作。他的这种独自饮酒赏月的情境,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并不少见
高山流水听琴。 社中课题,七弦上写柔情。一丝丝、弹动秋声。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芭蕉影、隔住红灯。分明是,流水高山绝调,戛玉敲冰。更幽兰制佩,腕底散芳馨。 泠泠。虚空度鸿雁,寒浦外、水净沙平。何处怨苍梧,落叶舞遍风轻。掩朱帷、拍缓弦停。夜深也,还怕纤纤素指,错点明星。默无言、恍若江上数峰青。 赏析: 此诗为词牌《醉花阴》的正体。上片起三句写景,“高”“柔”二字,形容琴声之妙;“秋声”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