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
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水调歌头·中秋独酌,用东坡韵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
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独自一人饮酒赏月时所作。他的这种独自饮酒赏月的情境,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并不少见,然而苏轼却能将这种情境与自己的心境、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从词的上片来看,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月光如洗,清风拂面,使人感到清爽宜人。然而,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作者却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感,反而感到一种孤独和寂寞。这四句词虽然只是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但却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使人感到既美丽又凄凉。

下片则转向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先,作者用“沃愁肠”三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的生活如同一片飘浮不定的树叶,随时都可能被风吹走。接着,他又用“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他认为,人生的真谛就在于不断地经历风雨和磨难,而最终的结果却往往不如预期的那样美好。

作者以“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结束了整首词。他用酒杯中的美酒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珍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他认为,只要能够珍惜眼前的时光,就能够拥有美好的人生。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