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 诗句 1. 庆清朝 - 庆贺清早的朝气和清新的天气。 2.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胜游何似山阴 - 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和煦的微风让人心情舒畅,这样的景色胜过了游览山阴(一个地名)。 3. 春光自来,堪恋一刻千金 - 春天的光华自然到来,值得人们留恋每一刻。 4. 兰舟初泛画桥,春水一篙深 -
【注释】 1. 日长无事:日子过得悠闲。掩精庐:隐居深山,闭门不出。扶疏: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南窗:指南方的窗户。湘帘:湖南产的帘子。霏:飘动的样子。簟(diàn):竹席。全消:完全消除。茗碗:茶碗。宿酲:隔夜酒气。虚堂:空阔的厅堂。一尘无:一点灰尘也没有。博山炉:一种香炉。去觅山公笑:去寻找山中高人谈笑。去觅:寻找。山公:晋朝山简,善饮酒,人称“山公”。樗蒲:古代博戏之一
【注释】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一说,正月七日为人日,因以“人日”泛指正月的初七。王氏:这里代指诗人。东园:王氏家在洛阳城南,有东园。小集:即小聚,聚会。 晴飔(suī思):晴朗的风,清风。汛(sùn顺):吹动。修莽(mǎng满):茂盛的禾苗。良时:美好的时光,好天气。初正:古代历法,指正月初一至十五、十五日至三十的一段时间,这里指正月初一至十五。涉:经过。七气: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共有六十甲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秋月》一诗。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滟滟溶溶缺又盈 - 描述了秋天月圆时的水面波光粼粼,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如同月亮在水中溶解一样。 2. 秋清寒重转分明 - 描述了秋天的夜晚,空气清新且带有寒意,使得月亮的光影更加明显。 3. 玉关羁雁年年度 - 描述了秋天时节,大雁被关在玉门关内,每年都会飞回来。 4. 桂殿寒潮夜夜生 - 描述了秋天时
诗句释义 齐云西来岩壁立,天削芙蓉千仞碧。谁人能题字在碧云端之上,吴生袖中有着如椽之笔。 蟠金屈铁纷琳琅,天门慌忽蛟龙翔。梦中神授仿佛有所得,醒来书写时却已忘却。 坡翁此诗确实极为奇特,似乎专门为吴生而作。老夫提笔赠予吴生,一笑之间千峰秋月更加明亮。 译文 齐云山的西面岩石高耸直入云霄,如同被削出的芙蓉般绿意盈盈。谁能在碧云端题字呢?吴生袖中藏着如椽之笔。 蟠金屈铁纷呈琳琅满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诗歌,把握其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因素,如重点诗句、重点词语、主旨句、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此题的考点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需要学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游双塔院时的感受;颔联写自己年岁渐长,身体衰颓;颈联写自己的心境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渔家的生活情景。全篇用典,但语言平易通俗,形象生动。 第一句:“江头夏雨十尺强”,点出地点和时间。夏日的江头,大雨滂沱。“十尺”是夸张的说法,形容雨势之大。 第二句:“晚波摇日空江凉”,写风雨过后,晚霞映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凉爽宜人。“晚波”指傍晚的水波。 第三句:“游鱼瀺灂乐深薮”,写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动。“瀺灂”指小鱼跳跃的样子。“深薮”指幽深的湖泽
十日游治平寺再叠前韵 季秋气未肃,鸣禽尚交交。 秋天的天气虽然还没有完全寒冷,但鸟儿们仍在欢快地鸣叫。 澄空霜华薄,木叶不尽雕。 清澈的天空中飘着薄薄的霜花,树叶已经变得稀疏不再那么茂密了。 抚舆陟前冈,不觉身已高。 坐在车上登上前面的山丘,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感觉身体有些升高了。 回视平湖东,逸峰耸晴霄。 回头望去,看到远处平静的湖面上,一座山峰直刺云天,仿佛是在晴天里矗立。 但欣双目明
诗句原文: 江南雨收春柳绿,碧烟敛尽春江曲。 十里蒲芽断渚香,千尺桃花春水足。 溪翁镇日临清渠,坐弄长竿不为鱼。 太平物色不到此,安知不是严光徒。 注释解释: - 江南:指的是中国南部的地理区域,这里代指诗人居住的地点。 - 春柳绿:"春柳"是指春天的柳树,而"绿叶"指的是柳树新长的嫩叶呈现出的翠绿色彩,整体描绘出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 碧烟:"碧"通常指颜色为绿色或蓝色的物质
诗句释义: 1. 烟沉风𦂳鸣萧蓼 - 描述了冬日的景象,烟雾弥漫,风吹动着萧草和芦苇。 2. 江湖岁晚玄冥肃 - 描绘了冬末的江、湖景色,天气渐冷,天地间一片肃静。 3. 寒塘日出晓光浮 - 描述寒冷的池塘在早晨阳光照射下的景象,水面上漂浮着晨光。 4. 村瓮茅柴酒初熟 - 描写了乡村中农家酿制的酒,刚从瓮里倒出时还温热。 5. 网得冰鳞不入城 - 表达了捕鱼人捕获的鱼鳞是冰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