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收春柳绿,碧烟敛尽春江曲。
十里蒲芽断渚香,千尺桃花春水足。
溪翁镇日临清渠,坐弄长竿不为鱼。
太平物色不到此,安知不是严光徒。
诗句原文:
江南雨收春柳绿,碧烟敛尽春江曲。
十里蒲芽断渚香,千尺桃花春水足。
溪翁镇日临清渠,坐弄长竿不为鱼。
太平物色不到此,安知不是严光徒。
注释解释:
- 江南:指的是中国南部的地理区域,这里代指诗人居住的地点。
- 春柳绿:”春柳”是指春天的柳树,而”绿叶”指的是柳树新长的嫩叶呈现出的翠绿色彩,整体描绘出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 碧烟:”碧”通常指颜色为绿色或蓝色的物质,”烟”则是指烟雾,这里形容春季的江面被薄雾笼罩的景象。
- 蒲芽:蒲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嫩芽称为蒲芽,常用来比喻新的生命力。
- 断渚:渚是河中的小岛或沙洲的意思,”断”表明这些小岛与河流分离。
- 桃花:”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美丽和爱情。
- 春水足:”春水”可能指的是河流中的水流,”足”表示充足。
- 溪翁:可能是一个钓鱼的老人或者从事渔猎的人。
- 坐弄长竿:指的是一个人坐着用一根长竿去逗引鱼儿。
- 太平物色不到此:”太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的时代,”物色不到此处”则表达出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难以在其他任何地方找到。
- 安知不是严光徒:”安知”意为哪里知道,”不是严光徒”可能指的是这里的环境、生活或者人物特质让人联想到古代著名的隐士严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春季的景色和生活。首句通过色彩鲜明的词汇勾勒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次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春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江边春意盎然的画面。第三句通过具体的细节——十里的蒲芽和千尺的桃花,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第五句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读者的好奇。最后一句通过提及古代的严光,加强了这种隐居生活方式的意味,同时也可能暗含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批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了对自然和谐、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