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注释】 玉粟:形容肌肤洁白如玉。蕃行:指番人,即少数民族。双管:比喻笔力雄健。何人:指谁。呼吸:比喻文章或诗作的气势。一丸泥:比喻一文钱。万缗钱:形容钱财之多。零丁穴:喻小虫或小洞,这里借指被春雷震破的小洞。蜃楼:古代传说中海上的蜃气所成的城堡。沙角台高:指沙角灯塔。沙角灯塔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是当时国内最高的塔灯之一。浮槎:指木筏,泛指舟船。霓节:彩虹般的彩带和饰物
诗句释义: - 院静风帘卷,篁疏月影捎。 - 院静:庭院非常安静,没有喧嚣。 - 风帘卷:风吹动的帘子被卷起。 - 篁疏:竹林稀疏,竹子长得比较稀疏。 - 月影捎:月光透过竹影投射下来。 - 闲拈新拍按琼箫。 - 闲拈:闲暇时随意拿起。 - 新拍:新的拍子。 - 按琼箫:弹奏玉制的箫。 - 惹得隔墙眠柳,齐袅小蛮腰。 - 惹得:使……受到感染或触动。 - 隔墙眠柳:在墙那边的柳树也在休息。 -
【注释】穴底:指洞穴深处。沙头:指沙滩的尽头。镜奁:镜子。云际:天边。万里晴:指晴朗的天空。素娥:指月亮,这里代指嫦娥。前身:佛家语,指前世,前世的化身。金粟:金色的麦穗,这里泛指稻谷,比喻秋天的丰收。羽衣:仙女穿的衣裳,这里指月亮。无事:没有事。更:更加。凭栏:靠在栏杆上,这里是说站在高处。谁家:哪家。秋思:指思念家乡的人。承明队里:指朝廷的侍卫队伍。正烛撤玉堂,月明珠市:指在玉堂殿中点烛
【译文】 记得前次,银河如白练,双星影刚刚掠过。去来真算上天安排,不待隔年到聚会。是谁作主?任月帐云屏,再绾同心缕。菩萨了解事,看两度殷勤,毛衣秃尽,填出旧时路。含情处。脉脉一襟风露。 天涯触发离愁别绪。追欢早早把芳时误。此夕匏瓜如故。愁莫诉!怕再上、针楼又被黄姑妒。何时归去?盼白鹤重来,玉笙吹破,或与子乔遇。 【注释】 买陂塘:指买湖中水塘建别墅。癸卯: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闰七月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女中豪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驿使曾来否?正江南小桥晴雪,一枝春透。谁向故国新折取,寄作相思红豆。休错怨丰姿清瘦。数点花疏绕冷韵,待宵阑独鹤来相守。香雪海,漫回首。 驿使:指传递书信的人。 江南小桥:指江南地区常见的石拱小桥。
关内惟闻说教门,如今回部历輶轩。八城外有回城处,哈密伊犁吐鲁番。 诗句首先提到“关内惟闻说教门”,指的是在中国内地听到的只是关于伊斯兰教的传言或教义。这里的“教门”指代的是伊斯兰教及其在华的传播和实践。随后的“如今回部历輶轩”描述了现今新疆地区的历史和地理情况。这里的“回部”通常指代回疆(即维吾尔族聚居地),而“历輶轩”则可能指的是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进行文化交流的活动。最后两句“八城外有回城处
【注释】回疆:即新疆地区。竹枝词:一种民间歌谣,通常以七言绝句形式出现。回宫:指新疆维吾尔族的回民。安亮噶:是当地维吾尔族人对回民的称呼(“回”在汉语中读作“回”,而在这里作为姓氏,“回人”则是指维吾尔族人)。阑干:指栏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新疆维吾尔族人回民在炎热的夏天,为了躲避高温,不得不躲在栏杆后面避暑的画面。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以及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
【注释】: 1. 回疆: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竹枝词:一种民歌,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描写景物或表达感情。 2、建瓴(jǐng):指水从高处倾泻而下。 3. 扎答(zhà dá):古代一种占卜方法。 4. 两事:指两种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的诗作。全诗通过对柳树、泉流和民间风俗的描写,展现了回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第一句“柳树流泉似建瓴”
【注释】:回疆:指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即新疆。倭布端(yōbùdān):佛教语,梵文音译“优钵昙”,即无量寿佛。诵经邀福:佛教语,指念经求福。戒鸦瞒:梵文“阿迦曼”(a^ga^man),指僧人。黑玛娃儿:维吾尔语,意为小强盗。朵兰:维吾尔语,意为官府。 【赏析】:这是一首咏赞回疆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诗。全诗以赞扬的语气写回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首句
赤脚经冰本耐寒,四时偏不脱皮冠。 更饶数尺缠头布,留得缠尸不盖棺。 此诗描绘了回疆维吾尔族女性的生活场景及其服饰特色。首句“赤脚经冰本耐寒”表达了她们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穿着轻便的丝罗,展现了她们不畏严寒的精神风貌。次句“四时偏不脱皮冠”进一步强调了她们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佩戴帽子的习惯,这种传统不仅保暖,也是对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三句“更饶数尺缠头布”则通过“缠头布”这一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