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底龙眠,沙头鸥静,镜奁开出云际。万里晴同,独喜素娥来此。认前身,金粟飘香;拼今夕,羽衣扶醉。无事。更凭栏想望,谁家秋思?
忆逐承明队里,正烛撤玉堂,月明珠市。鞅掌星驰,争比软尘风细?问烟楼,撞破何时;怪灯影,照他无睡。宵霁。念高寒玉宇,在长安里。

【注释】穴底:指洞穴深处。沙头:指沙滩的尽头。镜奁:镜子。云际:天边。万里晴:指晴朗的天空。素娥:指月亮,这里代指嫦娥。前身:佛家语,指前世,前世的化身。金粟:金色的麦穗,这里泛指稻谷,比喻秋天的丰收。羽衣:仙女穿的衣裳,这里指月亮。无事:没有事。更:更加。凭栏:靠在栏杆上,这里是说站在高处。谁家:哪家。秋思:指思念家乡的人。承明队里:指朝廷的侍卫队伍。正烛撤玉堂,月明珠市:指在玉堂殿中点烛,在珠市中看月光。鞅掌(nán zhǎng)星驰:指忙碌不停。争:与“竞”同义,比。软尘风细:指尘土被风吹得细腻柔和。烟楼:指皇宫中的高楼。撞破:打破。宵霁(jiè):夜晚结束,天亮。念:怀念。高寒玉宇:指寒冷的高高的宫殿。在长安里:在京城里。

【赏析】这首词写于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当时作者因反对新法而受牵连,被贬为郴州(今湖南郴县)安置,故本词是一首抒发谪居乡愁的作品。

上片写中秋月色和景。首句写明月出浴,光彩照人。“穴底龙眠,沙头鸥静,镜奁开出云际”,写明月从洞穴中冉冉升起,照亮了沙滩上的白鸥。接着写月光映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铺满了一层银纱,把天空也映得一片明亮。“万里晴同,独喜素娥来此”一句,既写出了自己欣赏这美景的心情,也暗含了对朝廷的不满。下句写自己赏月时的联想。“认前身”三字用佛教典故,说自己像从前一样在人间生活。“拼今夕,羽衣扶醉”两句写自己饮酒赏月的情景。“拼”在这里是尽情的意思。“羽衣”即仙女穿的彩衣,此处借指月亮。这句意思是说今夜我要尽情地喝个大醉。“无事”三字总括全篇。

下片写作者登高望远,怀人思乡的情景。“忆逐承明队里,正烛撤玉堂,月明珠市”三句写自己曾追随皇上左右,如今在宫廷中值班站岗。“鞅掌星驰,争比软尘风细”两句写自己的忙碌和辛劳。“问烟楼,撞破何时;怪灯影,照他无睡”两句写自己在高处遥望故乡。“宵霁”两句写自己登高望远后产生的思想。“念高寒玉宇,在长安里”,意谓自己现在身处高寒清冷的宫禁中,但仍然怀念着京城里的家乡。

全词通过描写中秋月色和景,抒写了自己谪居乡里的孤独之感和怀乡之情,语言清丽婉约,意境优美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