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重阳节的夜晚,作者在兰陵的一个居所与宣上人一起联句饮酒赏菊的情景。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蟋蟀催寒服:蟋蟀的叫声催促人们穿上寒冷的衣物。这里的“寒服”指的是秋天的寒冷天气。 - 茱萸滴露房:茱萸是一种植物,常用于端午节驱邪。这里提到茱萸,可能是因为它在重阳节也有特殊的用途或象征意义。“滴露”可能是指茱萸散发出的气味,让人联想到秋天的露水。 - 酒巡明刻烛
【注释】 赋应门:指《西京杂记》中“应门”的故事。应门照绿苔:指宫中有人,门庭若市。宫阙:宫殿。月:指月亮。应门何年苔:宫中何时有佳人?何年生苔。清光:月光。一以照;全照。白露共裴回:白露时月光与霜花相互缠绕。珠履:珍珠鞋。行:行走的人。重:多次。玉房:指深闺。重未开:尚未打开。妾心正如此:我的心情正像这满院的秋草。昭阳: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歌吹:歌声和吹奏乐器声。 【译文】
注释: 1.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 —— 表示诗人在临终时,并没有为离别而感到忧愁。 2. “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 意味着诗人生前可能没有亲自打扫过影堂(墓地)和坐塔(坟墓)。 3.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 描述的是白天在钟声旁度过,晚上则躺在青苔覆盖的僧钵之上的场景。 4.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 这里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离世,但作为一个禅宗的修行者或追随者
【诗句注释】 1. 送客归振武:送朋友回到振武(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一带)。 2. 骏马事轻车:骏马是良马,轻车是轻便的战车。指战马和战车。 3. 军行万里沙:行军万里沙尘飞扬之地。 4. 胡山通嗢落:匈奴山名,在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以西。 5. 汉节绕浑邪:汉武帝时,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廷赐给浑邪王子爵位,封为“汉”王。 6. 桂满天西月:月亮高悬在天空。 7. 芦吹塞北笳:边塞吹奏着芦笛声。
【解析】 “策杖”“迎诗客”是第一联,“归房理病身”是第二联。 全诗的意思是:拄着手杖迎接诗人,回到房间整理我的疾病。闲着没事就把无用的药收起来,到处寄给有情人。草木分为千品,方书问六陈。还知道一个室内,我和你就是天亲。赏析时要注意诗歌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等方面分析。 【答案】 ①策杖:手杖。②迎;接待。③归房:回到房中。④理病身:治疗疾病。⑤闲收无效药:指无病服药。⑥遍寄:遍数众多
赴邠宁留别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释义: 我身承承袭了汉朝名将的荣耀,从年少时就立志投身军旅。 年轻的侠义之士纷纷询问我的经历和志向,他们好奇我一直渴望参与平定叛乱。 黄云弥漫在北方边境的天空,朔风吹拂着战场的沙场。 我有幸被招募加入边防部队,挥舞着长矛立下赫赫战功。 译文: 我继承了汉朝勇士的荣耀
《扬州早雁》赏析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李益以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及第,初任郑县尉,但仕途不顺。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赋予了他诗歌更多的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 《扬州早雁》是一首描绘江上景象的诗。首句“江上三千雁”,用数字“三千”来表现雁群之多,给人一种壮观之感
水宿闻雁 早雁忽为双, 惊秋风水窗。 夜长人自起, 星月满空江。 注释: 1. 水宿闻雁:在水上住宿时听到大雁的叫声。 2. 早雁忽为双:清晨发现大雁成对出现。 3. 惊秋风水窗:被秋风惊扰,吹响了停泊在水边的船窗。 4. 夜长人自起:夜晚很长,人们自然起床。 5. 星月满空江:星星和月亮布满夜空,照亮江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秋日傍晚景象。诗中的“早雁忽为双”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释】 1. 盐州:今属甘肃省定西市,位于黄河中游,古时称“塞外”。 2. 胡儿:指少数民族的居民,这里指居住在盐州的少数民族。 3. 饮马泉:古代用来饮水的天然泉眼,可能位于草原或河边。 4. 绿杨:杨柳树。 5. 着:附着、生长。 6.
夜上受降城闻笛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此句表达了诗人夜晚登上受降城时,内心的思乡之情变得迫切而强烈,以至于听到的笛声都显得更加凄切。这里的“受降城”是诗人所处的位置或地点,而“思归切”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渴望回家。 注释:受降城 - 古代的军事要地,此处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夜上 - 指夜晚登城,暗示着时间的紧迫和环境的寂静。思归切 - 形容思念家乡的心情非常迫切和深切。笛声清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