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是酬答林宗正的诗作。首联即表明了酬赠的缘由:“自有当年约”,指林宗正是自己与友人约定在秋天相会的故人;“宜开此日襟”,指林宗正在这美好的秋日里,应打开自己的胸怀,来接受朋友的酬答。颔联是写相逢时的情景:“相逢”二字点出了两人相见的时间、地点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解答时需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沧浪清隐”的意思是:我喜爱沧浪的清澄水,千寻深见底。沧浪水,即沧浪亭之水;沧浪亭在苏州,是苏舜钦所建,故又名沧浪亭。“三岛近”,即近岸三岛(金山寺、焦山寺、北固山);三岛即指这三座名胜古迹。 【答案】 译文: 我喜爱沧浪的清澄水,千寻深见底。 月明三岛近,风定一波平。 清隐将遗世,垂竿不钓名。 何时歌鼓枻,相就濯尘缨? 赏析:
晚春闲思 门巷客来稀,闲居静掩扉。 微风花自落,细雨燕双飞。 向晓披遗帙,迎暄换袷衣。 年年此时节,惆怅送春归。 注释 1. 门巷客来稀:门外来往客人稀少。 2. 闲居静掩扉:悠闲地在家闭门不出。 3. 微风花自落:微风吹过,花朵自己落下。 4. 细雨燕双飞:小雨中燕子双飞。 5. 向晓披遗帙:早上整理书籍和旧衣物。 6. 迎暄换袷衣:迎接早晨的暖光,更换保暖的衣物。 7.
【注释】 重相问:再三询问。转难:改变、转变。仙标:指道士的法号,这里借指陈芝山的法号。仙标见转难:意思是说仙道的修行难以坚持。 一年秋复尽:又是一个秋天来临了。复:再。尽:结束。 两地月同看:在异地也能看到月亮。两地:一地和另一处,泛指异地(别一处)。 宫巷闻弦诵:听到皇宫中的读书人诵读经书的声音。宫巷:皇宫中的街道。 霞洲,指道士修炼的地方,这里指道士居住或修道的地方。想佩环
【注释】 1. 念奴娇:词牌名。 2. 西风带暑:秋风带着炎热的暑气。西风,指秋天的风;暑,指热。 3. 长途利牵名役:长途旅行、名利驱使的差事。 4. 青衫为客:穿着青色长衫做客,即寄人篱下,受人供养。 5. 邂逅卑飞:偶然遇见卑微的燕子。卑,通“卑飞”。 6. 不露真消息: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7. 大家行处:大家都行走的地方。 8. 岑寂:寂静清冷。 9. 瀛海:指大海。 10. 玉堂
漠漠平沙初落雁。 黄花浊酒情何限。 红日渐低秋渐晚。 听客劝, 金荷莫诉真珠满。 坐上少年差气岸。 题诗落帽从来惯。 戏马龙山当日燕。 真奇观, 尊前未觉风流远。 【注释】: - 漠漠:形容天空晴朗,云层稀薄。 - 平沙:指广阔的沙漠。 - 初落雁:雁群刚刚离开。 - 黄花:菊花。 - 浊酒:浊酒。 - 情何限:感情深到无法言表。 - 红日:太阳。 - 日低:太阳渐渐落下。 - 听客
水调歌头 和吴允成游灵洞韵 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不论三伏,小住便觉凛生秋。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为收。世事如斯去,不去为谁留。本无心,随所寓,触虚舟。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沉浮。料得神仙窟穴,争似提封万里,大小几琉球。但有君才具,何用问时流。 诗句释义:人们喜欢新的景色,龙也认出了旧时的深潭。无论酷暑炎热,只要在这个地方停留,就会感觉如同秋天一般凉爽。我沉醉于这个美景
滴滴金 断桥雪霁闻啼鸟。 译文:在断桥上,雪停后听到鸟儿的叫声。 注释:断桥——指西湖孤山的断桥,是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观赏点。雪霁——指下过雪后天气放晴。啼鸟——指春天来临时,小鸟的鸣叫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的画面,通过描写断桥上的雪和鸟儿的叫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对林花、弄晴晓。 译文:对着树林里绽放的花朵,享受着晴朗的早晨。 注释
祝英台近 六月十一日送叶正则如江陵驾扁舟,冲剧暑,千里江上去。 夜宿晨兴,一一旧时路。 百年忘了旬头,被人钻破,故纸里、是争雄处。 怎生诉。 欲待细与分疏,其如有凭据。 包裹生鱼,活底怎遭遇。 相逢樽酒何时,征衫容易,君去也、自家须住。 注释: 驾扁舟,指乘坐小船(泛舟)出发。冲剧暑,冒着酷暑。千里江上去,江指的是长江。 夜宿晨兴,一宿一早上起来。一一旧时路,一一,形容很多的样子,旧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手撚黄花还自笑”,拈起黄花自嘲,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功名未就的无可奈何之情。“笑比渊明,莫也归来早。”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归隐生活,是许多读书人向往和追求的生活,因此作者拿渊明比作自己,说自己虽然也有归隐的想法,但终究还是未能如愿。“随世功名浑草草”,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