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注释】 1.两度帖:指两次写在纸上的书信。 2.大内书:指皇帝的书信。 3.不见奴表:不看见我写给你的信。 4.耶耶忌欲恒死:意思是说,我害怕得要死掉了。 5.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意思是说,过了一会儿忽然收到你给我的信。 6.报娘子患:告诉你娘子的病。 7.耶耶若少有疾患:意思是说,如果陛下稍微有点毛病。 8.即一一具报:意思是说,马上就报告给你。 9.辽东消息:辽东是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简称
屏风帖 诗一 汉文帝与丞相申屠嘉的故事 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屠嘉入朝见帝,邓通在帝旁侍立。有怠慢礼,文帝令其自对。 申屠嘉进曰:“陛下爱幸群臣,则富贵之至,奈何以卑官小节,自谴?” 文帝曰:“君勿言,吾私之。” - 译文: 汉代汉文帝时期,丞相申屠嘉觐见皇帝,而邓通侍奉在一旁。邓通表现得有些怠慢,文帝因此让他自辩。 申屠嘉回应说:“陛下宠爱和尊敬臣下
解析: 1. 魏明帝丧未娸女,追谥平原懿公主 译文:魏明帝曹叡的爱女平原懿公主曹淑在太和六年(232年)去世。曹叡非常悲痛,追封她为“平原懿公主”,并在首都洛阳为她建立了祭庙。 关键词:平原懿公主、曹淑、追谥、哀悼、祭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魏明帝对女儿的悲痛以及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他对女儿深厚的感情以及他对国家社稷的责任感。他认为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自己必须亲自送葬
屏风帖 蜀刘备既破刘璋,置酒大会,谓庞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对曰:“师人之国,而以为观欢,非仁者之兵也。” 注释:屏风帖是一首表达刘备对待宴会态度的诗句,他以宴请为乐事,认为观看别人庆祝胜利不是仁者的作为。 赏析:此句反映了刘备对于宴会的态度——他喜欢在战争中的胜利之余,享受生活的快乐,而不是将战争视为严肃的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刘备的仁爱之心,他认为战争不应该只是为了胜利
诗句赏析 《屏风帖》中蕴含的艺术与哲学价值 1. 艺术风格与技巧 - 行书与草书融合展现书法之美 - 用笔流畅自如,彰显个人风格 - 结构安排巧妙,体现章法美 2. 历史与文化背景 - 贞观年间的政治环境及对人才选拔重视 - 唐太宗的个人修养和对书法艺术的贡献 - 唐代书法艺术发展及其对后世影响 3. 鉴赏方法与实践指导 - 如何理解书法的线条美与结构美 - 学习书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注释】 1. 书契之兴:指书写的起源。 2. 肇乎中古:开始于中古时期。 3. 绳文鸟迹:指古代的书法作品,用绳子系住鸟,鸟的足迹在地上留下的痕迹。 4. 末代去朴归华:指后世的书法家追求华丽,抛弃了质朴的风格。 5. 舒笺点翰:展开纸张,挥动笔杆。 6. 伯英:指王羲之,字逸少。 7. 临池之妙:形容王羲之写字技艺高超,临池学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8. 悬帐之奇:指钟繇(师宜)的作品
屏风帖 □□□西域,通使敦煌,献□□珠,可复求市,而得不,则对曰,(对)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为贵也。 译文:在西域与敦煌之间进行贸易,可以要求对方再次出售珠宝,如果得到的话,就回答:“如果陛下的恩典遍布全国,德泽流布沙漠,那么不需要再要求他们来卖东西,如果他们愿意出售,那是他们的荣幸。但如果得不到,那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注释:西域:古代对中国西北地区的称呼。
屏风帖 汉元帝,以京房言灾异,屡中,每亲近之。房尝因宴语问元帝曰:“幽厉之居,何以危?所任何人也?” 这首诗描绘了汉元帝在宴会上与京房的对话。汉元帝询问京房,为什么幽王和厉王的住所会那么危险,是因为有谁吗? 帝曰:“君不明而任巧佞。” 汉元帝回答说:“你明知道这是些巧言令色的人却任用他们。” 房曰:“知其巧佞而任之耶,将以为贤耶?” 京房问:既然你知道这些人是巧言令色的人,那你为什么还任用他们呢
译文: 屏风上写满了“宋昭公亡国”的诗句。他感叹道:“我了解为何会走向灭亡了!每当我朝会群臣,他们总是说‘君王英明’;当我身着华丽的衣服站在朝堂上,他们也总是称赞我仪态端庄。但无论是朝内还是朝外,都没人指出我的过错,所以我才会走到这一步。” 楚灵王登上章华台,并欣赏其音乐之美,他回头对伍举说:“多么美妙的音乐啊!”伍举回答道:“臣下听闻国君以服饰华丽来显示自己的美丽,以安抚民众来寻找乐趣
诗句释义 1 骏骨饮长泾:描述马匹的骨头如同骏马,在长长的泾流中饮水。 2. 奔流洒络缨:形容水花四溅,如同络绎不绝的缨带。 3. 细纹连喷聚:描绘细小的水波纹接连不断地喷涌、聚集。 4. 乱荇绕蹄萦:水草随着马蹄的移动而缠绕,仿佛是绊脚石。 5. 水光鞍上侧:水光映照在马鞍的边缘,形成美丽的光泽。 6. 马影溜中横:马的影子在水流中斜穿而过。 7. 翻似天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