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
译文: - 《晏子春秋》记载:“我担任齐国景公的丞相时,吃的是粗粮和三颗豆、五粒米、一碟茶和一些青菜而已。” ——《晏子春秋》 - 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写到:“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司马相如《凡将篇》 - 《方言》里说:“蜀西南人称茶为葭。” ——《方言》 - 陆纳担任吴兴太守的时候,卫将军谢安曾经想拜访他
诗句 茶经·七之事: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译文 茶经·七之事:晋朝元帝的时候有一个老婆婆,每天早晨独自提着一个杯子去卖茶,卖完以后就把钱散给路边的穷人。有的人感到奇怪,州法曹把她关进了监狱,到了夜里,这个老婆婆拿着她卖的茶叶从监狱的窗子里飞出去。 注释
译文 《世说新语》记载:“任瞻字育长,年轻时就有好名声。自过江后失意,喝了茶之后,问人这叫什么,感觉别人有些奇怪的表情,于是自己解释说:‘刚才问我这叫热茶还是冷茶?’” 《续搜神记·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去武昌山采茶,遇到一只毛人,身高一丈多,引导秦精下山,告诉他这里有茶叶,然后离去。过了一会儿又返回来,从怀中拿出橘子给秦精,秦精害怕,背着茶叶回去。” 晋四王起事,惠帝被围困在洛阳
【诗】 茶经·七之事 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吴归命侯。韦太傅弘嗣。晋惠帝。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傅司隶咸。江洗马充。孙参军楚。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馀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安任育。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剡县陈务妻
诗句大意:在风烬间不可灸茶,因为火势不均,会烫伤茶叶。持以逼火,要反复翻动,等到烤出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接着卷舒其叶,又灸之。若火干者,用熟气止;日干者,用柔水止。 翻译如下: 译文: 烹煮的茶时,切记不要在风口或炉灶的余烬间操作。如果火苗飘忽不定,就像钻子一样刺眼,会使茶叶受热不均匀。要保持火势,不断翻动,直到烤出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再离火五寸。然后卷舒茶叶,再次灸之
诗句: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 巾:巾以絁为之,长二尺,作二枚,玄用之以洁诸器。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法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其到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都篮: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篾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篾阔者经之,以单篾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译文:
诗句 交床:交床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工具,其特点是用十字交叉的方式将材质镂空以支撑铁锅。 夹:夹子是一种用于夹持食材的工具,通常由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并有节,节以上部分剖开用于炙茶。这种竹子的纹理在火焰中会变得更加滋润,从而增添茶的香味,但也可能并非所有林间植物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有的可能是使用精制金属如铁或铜制作。 纸囊:纸囊是古代存储和携带食物的小袋子,通常使用质地厚实的剡藤纸
这首诗是关于古代的茶器,通过具体的描述和解释,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代茶器的制作和使用情况。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筥 - 用竹子编织成的容器,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或使用藤条编制而成,形状像篮子,编织六层,在底部固定眼,就像利口锁一样。 2. 炭挝 - 用铁制成六棱形的工具,长一尺,尖锐而锋利,中间握有细头,系上一个小金属饰物来装饰它。类似于现代的河陇军人所使用的木锤或斧头
《茶经·四之器》 熟盂:用来盛放熟水,可以是瓷质或沙质的,容量为二升。 碗:越州出产的瓷器品质最好,鼎州、婺州次之,岳州再次之,寿州和洪州的则稍次一些。有些人认为邢州出产的瓷器比越州的品质更好,但这并不正确。因为邢州的瓷器色泽如银,而越州的瓷器色泽如玉,所以邢州并不比越州更优秀;如果邢州的瓷器色泽如雪,那么越州的瓷器就如冰一样清冷,所以邢州并不比越州更为优秀。此外,邢州的瓷器颜色偏白
诗句: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 译文:茶炉用铜和铁铸造,形状像古代的鼎,厚度是三分,边缘宽度是九分,使六分是空的,用来涂泥,一共有三个脚。 注释:风炉 - 一种用于煮茶或烤茶的炉子,类似于现代的茶具。 铜铁铸之 - 使用铜和铁来铸造茶炉。 如古鼎形 - 形状像古代的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 厚三分 - 炉子的厚度为三分。 缘阔九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