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
【注释】 网罟:捕鸟的工具。 秞秞(zhuó zhuó):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天下皆自我君兮化成:指天地万物都归顺于自己的统治,并随着自己的意志而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君主的诗歌,通过写自然界的万物和人一样,都是由“我君”(君主)创造出来的,从而表达了对君主统治力量的高度赞扬。首句“植植万物兮,滔滔根茎”,描写了世间万物的繁荣景象,表现了君主的威德;次句“五德涵柔兮,沨沨而生”
【注释】 夫何伤兮,伤王乎。 【赏析】首句“夫何伤”是反诘之语,表明诗人对这种局面的痛心疾首。“伤王”二字则点出了诗人心中的伤痛所在,即王室的衰微和国家的危亡。 欲何为乎,将蠹枯矣。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 无人救乎,蠹枯及矣。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揭示了国家危机四伏的局面,没有人能够挽救国家。 不可救乎,嗟伤王。 【赏析】诗人感叹无力回天
【注释】 二风:指《小雅》中的“北山”、“甫田”等诗。乱:即“南陔”,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之所生也”的四篇诗之一。王实(wánɡshí):周幽王,姬姓。名实。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期间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惛(hūn):昏庸无道。终亡:终究要灭亡。焉:疑问词。力:尽力。恣(zì)谄(chǎn)惑:任意地谄媚迷惑。不:不是。忍:忍受,容忍。正:纠正。敢:有胆量,有力量。亡:灭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诗歌的能力,重点把握诗意和内容。 二风诗十篇治风诗五篇其四至正 “二风诗十篇”即《甫田》、《大田》等十二篇诗。《甫田》、《大田》等诗都是描写农事的诗。《甫田》以“载见西畴”、“黍稷薿薿”,来写农民耕作的勤劳;《大田》以“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我取其陈,食我农夫”来写农民的收获。 治:治理。 五篇:指《甫田》、《大田》等十二篇诗。《诗经》中共有三十篇
诗歌原文 扁舟欲到泷口湍,春水湍泷上水难。 投竿来泊丹崖下,得与崖翁尽一欢。 丹崖之亭当石颠,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流掩映在木杪,有若白鸟飞林间。 往往随风作雾雨,湿人巾履满庭前。 丹崖翁,爱丹崖,弃官几年崖下家。 儿孙棹船抱酒瓮,醉里长歌挥钓车。 吾将求退与翁游,学翁歌醉在鱼舟。 官吏随人往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 诗句注释 - 扁舟欲到泷口湍:形容小船正要驶近湍急的河流口。 -
【注释】 吾人:我。 深:深远。 设:设下,放置。 幽幽:幽深的样子。 网罟:捕鱼的网。 译文: 我们生活很苦,水很深。 网捕器放在那里,水不深。 我们生活很苦,山幽深。 网捕器放在那里,山不幽深
【注释】 说洄溪招退者:指陶弘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人(今江苏句容县)。南朝梁武帝时,曾召至京师,授奉朝请,不就,隐居句曲山(在今安徽黄山市东北),炼丹修道,自号“华阳隐居”。他与魏晋名士嵇康、阮籍齐名,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下有清泉流。 此句写山间景色,松树亭亭,泉水清流不断。 松亭:长松。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 山下:山下有清泉。 乳窦
杂曲歌辞·欸乃曲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注释] 下泷船仿佛进入深渊, 上泷船似乎要飞向天际。 终于来到九嶷郡的泷南, 应该再也没有高人乘兴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欸乃曲》。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其中“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两句
这首诗是《二风》中的第一首诗,共十篇,这里选的是第二篇。诗中提到了“至慈”和“至化”,都是道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诗句翻译: 1. 深啊,猗猗娭娭。 - 深邃的教化,就像茂盛的树木,摇曳生姿。 2. 如同温暖和吹拂,如同承载和支撑。 - 如同给予温暖和安慰,如同支持和扶持。 3.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这是慈爱的表现。 - 人们往往只看到表象,却无法理解深层的含义。 4. 所以
《治风诗》 二风诗十篇,治风诗五篇。 其五至理,何为兮? 理何为兮,系修文德。 加之清一,莫不顺则。 意彼刑法,设以化人。 致使无之,而化益纯。 所谓代刑,以道去杀。 呜呼呜呼,人不斯察! 注释: 1. 治:治理。2. 至理:最高的道理。3. 何为:为什么。4. 系:依附。5. 清一:清正公正。6. 顺则:顺应法则。7. 刑法:刑罚、法度。8. 设以化人:用来教化民众。9. 无之:没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