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藻
【注释】 九九:指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扁舟探梅去:乘船到梅林里去探看梅花。 翠禽:翠鸟。 红萼:红梅的花瓣。 祠山:即南岳,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南。 潇潇打蓬雨:潇潇是形容雨声,打蓬是象声词,雨点敲打着蓬草的声音。 绿蓑衣:绿色的蓑衣。蓑衣是夏天用来避雨或遮日的衣服。 玉笛横吹:用玉笛横吹。 渔儿渔女:泛指打鱼的人,也就是渔民。 重游:重新游览。 【赏析】 此为作者在《祠山生日》诗之后所作
【注释】 阁雨云疏:楼阁中细雨飘散,云朵稀疏。 弄晴风小,薄寒恻恻如秋:天气转晴,微风和煦,却带着一丝丝的凉意。 有约湔裙,红罗先绣莲钩:约定去洗衣裳,用红色罗裙,上面先绣上莲钩。 酒鎗茶具安排惯:酒器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 莫因循:不要墨守成规。 岁岁芳时,日日清游:每年春天都出去游玩。 水乡曲折疑无路:水乡曲折蜿蜒,好像没有路一样。 又花随柁尾,转个弯头:船儿又顺流而下,花瓣随着船尾转了一个弯
涨绿平堤,匀红缀树,东风吹上湖船。见说芳期,峭寒不似今年。玉梅随意闲开落,便春迟、春早谁怜。正嫣然。桃艳朝霞,柳晕朝烟。 嫩睛初蜡游人屐,趁清明时节,金碧山川。第一楼头,还胜第二桥边。繁弦脆管西陵路,夕阳中、惊起鸥眠。卷珠帘。暮雨归来,满耳啼鹃。 【解析】 注释: 1. 涨绿平堤:涨绿,指春草萌发,颜色由暗绿转为鲜绿。平堤:平坦的堤岸。 2. 匀红缀树:均匀地点缀在树枝上的红色花瓣或花朵。
清平乐 曝书亭远。千古留诗卷。一握铜香春不管。付与才人清玩。 回环四角当中。分明骰子玲珑。巧胜米家冻玉,印来面面泥红。 注释:在曝书亭的远处有一座亭子,亭子里珍藏着很多古籍,这些书籍都已经被流传千古了。亭子的一角摆放着一些铜制的东西,它们散发出阵阵香气,但春天似乎对这些并不关心。那些被放在亭子中的铜器都被人们当作珍贵的物品,供才人们欣赏和玩耍。亭子的四角都设计得非常巧妙,就像一个个精致的骰子
诗句释义: 1. "罗纨似月":形容罗衣轻薄如月亮。 2. "不断生香拂":指罗绢上的香气持续不断地散发。 3. "冷翠"、"一捻":形容花木的颜色和形状。 4. "试扑一双蝴蝶":尝试捉住两只蝴蝶。 5. "疏疏几笔秋花":用几笔勾勒出秋天的花朵。 6. "玉人纤指凉些":形容美女的手指冰凉。 7. "怕写春风姊妹":担心无法写出与春风相似的美丽。 8. "雁行愁隔天涯":形容距离遥远
《卖花声·题临江仙楼》是北宋词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 空翠扑山窗。红亚书床。春来把卷日初长。不比凉秋疏树下,容易斜阳。 注释:山中的绿树丛中,有阵阵清香飘进窗户。在红色书桌旁读书。春天来了,拿起一卷书,看着太阳慢慢升起,不像秋天那样凉爽,可以坐在树下看书了,因为太阳太近了。 清响听琅琅。齿颊生香。落花水面亦文章。只是黄鹂嫌太熟,鼓吹诗肠。 注释:听着窗外清脆悦耳的声音,感觉口齿留香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原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为作者晚年登临建康赏心亭而作。 十日九风雨,一日是层阴。春秋绝少佳日,无地可登临。不见西来秋色,但诵南华秋水,愁坐怨秋霖。屈指几明月,凝想到如今。 注释: (1)十日九风雨:连续十天的雨水连绵不断。 (2)一层阴:天空布满乌云。 (3)春秋:这里泛指四季。 (4)西来:来自西边。 (5)南华秋水
祝英台近 小桥横,幽径曲。千亩渭滨竹。剪翠衫儿,一色晕浓绿。分明花里迷藏,弯环难觅,又何处、白云茅屋。 快心目。自觉热恼销除,尘襟淡如菊。碧涧泉多,僧房报茶熟。几时携榼来游,山厨清供,先看取,笋香新斸。 注释:小桥横跨,小路曲折,这里有一片广阔的竹林。千亩的渭滨竹子。剪裁成绿色的衣衫,一片浓绿,像极了绿色的竹叶。在鲜花中迷失方向,弯弯曲曲的山路难以寻找,哪里是白云般的茅草屋子?心情愉悦
注释: 西江月:一种曲牌,多用于词、曲、杂剧中,每句七字或九字。 一样凉秋风景,百年乔木人家。图书东晋客南华。尽日西窗高挂。 注释:一样的秋天景色,百年的大树人家。图书是东晋时期的人。尽日西窗高挂,意思是整天都在窗户上挂着书卷。 多了柳塘竹屋,少些荷叶菱花。白鸥三两起圆沙。听惯水天闲话。 注释:柳塘竹屋更多了,荷叶菱花更少了。白鸥三两只起在沙滩上嬉戏。我已经听惯了这些闲话。 赏析:
【注释】 兰舟:用兰花装饰的船。催发:催促出发。嫩寒清晓:清晨微寒,春气初生之时。碧水弯环路多少:碧绿的河水环绕着曲折的小路,不知有多少处。有香南雪北:南方有飘香的梅花,北方有积雪的梅花,都是香气扑鼻。三两(两三):指三四个人。回曾到:曾经来过这里。空山云渐暖:空空的山中,渐渐暖和起来。缟袂:白色的衣袖。伴我微吟似微笑:陪伴着我低声吟咏,好像在对我微笑。辛苦探芳时:春天里,为了寻找芳香而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