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九风雨,一日是层阴。春秋绝少佳日,无地可登临。不见西来秋色,但诵南华秋水,愁坐怨秋霖。屈指几明月,凝想到如今。
树萧萧,泥滑滑,院沉沉。绿蓑青笠,江上渔父也难禁。挑尽幢幢灯影,听遍床床屋漏,馀润逼罗衾。泼墨襄阳画,催我短长吟。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原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为作者晚年登临建康赏心亭而作。

十日九风雨,一日是层阴。春秋绝少佳日,无地可登临。不见西来秋色,但诵南华秋水,愁坐怨秋霖。屈指几明月,凝想到如今。

注释:

(1)十日九风雨:连续十天的雨水连绵不断。

(2)一层阴:天空布满乌云。

(3)春秋:这里泛指四季。

(4)西来:来自西边。

(5)南华秋水:即《庄子·外篇·秋水》中的“庄周梦蝶”故事,此处泛指秋天的景色。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起首二句点题:“十日九风雨,一日是层阴。”接连不断的雨天使登高望远之兴全无。“春秋绝少佳日”三句,进一步写登高望远之难。登高望远,本是游赏胜事,然而这年春天却难得看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日子,更不要说在晴朗的秋日里登上高楼观赏美丽的风景了。“不见西来秋色,但诵南华秋水,愁坐怨秋霖。”这三句,由登高望远转入对景物的观赏。秋色虽不见,但可以诵读《庄子》中的《秋水》一文以自娱。秋雨绵绵,使人感到郁闷,只好坐下来发愁,怨恨这场秋雨。歇拍三句,又回到写登高望远的苦闷上来。“屈指几明月”,屈指计算过了多少个明月,可见盼望晴朗日子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凝想”两句承上启下。“凝想”,就是凝想的意思。凝想,就是凝思,就是沉思。这里指诗人凝思着眼前的月明之夜,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和往事,思绪万千。

过片“树萧萧,泥滑滑,院沉沉”。这三句是说庭院萧条、泥泞难行,无法出游了。这三句是写登高望远之难的具体表现。“树萧萧”三句,写登高所见的景色。萧萧,落叶纷纷的样子。“萧萧”,本指草木摇落的声音,这里借以形容秋风声声吹叶的景象。“院沉沉”三句,写登高所见的周围环境。沉沉,沉重的样子。“沉”,同“沈”。沉沉,指深重、深沉之意。院沉沉,指庭院深深,难以进入。“绿蓑青笠”三句是说自己的处境。“绿蓑青笠”三句是说渔父穿着绿色蓑衣,戴着青色斗笠,在江上捕鱼,十分艰难。“难禁”三句是说自己处境艰难,不能不加以叹息。挑尽幢幢灯影,听遍床床屋漏,馀润逼罗衾。这三句是说夜深了,灯火将尽,屋漏声声,余润逼人。“馀润”犹言积水。“催我短长吟。”三句是说自己被这凄凉景象所感染,不禁吟咏起来。

过片之后,词意转向抒情。“泼墨襄阳画”一句,化用王羲之的典故。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梦见自己来到洛水边的一个破庙前,见一童子正拿着扫帚在清扫殿堂的台阶,他问童子是谁。童子告诉他说:“你与张京兆便是。”王羲之醒来后,就到洛水边去找张京兆,只见那童子正在扫地。后来知道张京兆名叫张翼,住在襄阳。这里以“泼墨襄阳画”比喻自己的诗才。“催我短长吟”,三句是说自己被这凄清的景象所感动,不禁吟咏起来。“短长吟”是说长短不同的诗句。这里指自己写的诗歌。

这首词通过描写登高望远时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